自動化是當今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在這條道路上,盛虹集團走在了行業前列。目前,盛虹集團各生產線上約有機器人百余臺,通過自動化推動產業化,以機器人替代人力,有效地提升了生產效能。盛虹集團以“機器人當家”,已成為了業內典型標志。
在盛虹集團紡絲車間可以看到,機器人正進行著裝錠、分級、碼垛、裝箱等工序,一錠錠絡筒的紡絲整齊地擺放在卷繞機上,而兩輛智能運輸車通過軌道來回運轉在卷繞機前,將紡絲分批裝載,并送至搖臂機器人處,搖臂機器人再將絡筒卸下,裝箱送至下一車間,至此一整套紡絲流程完成。
“一臺卷繞機共有72個錠位,運輸車每次只可運10錠,而且每一錠紡絲有15公斤重,在使用機器人之前,這些都是靠人力來完成的。”盛虹集團紡絲部部長徐青告訴筆者,去年車間正式引入機器人作業,相較于人工操作,機器人的優勢非常明顯。在操作過程中,機器人不僅運輸量更大,速度更快,同時可以避免人工失誤造成的外觀損傷,一套流程大約節約了7個工人的人力。不僅節省了勞動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時,依托人工智能,機器人的作業細節也保證了足夠的精確性。“因為紡絲的規格有很多種,通過口令的輸入,機器人可以自動辨別出需要作業的紡絲,將其他規格的自動排除。”徐青說,以機器人來代替人工,作業成功率達到了100%,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而除了紡絲、絡筒,盛虹的包裝線上也已實現自動化。
據悉,盛虹的機器人設備由集團與北京自動化研究所共同研發,運用了世界領先的ABB技術。不但通過自動化提高生產率,還可根據實際情況調制生產速度、計量等科學數據,自啟用以來,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徐青表示,通過機器人作業,可節約1/3的人力,預計5年便可收回成本。為“管理”好機器人,集團專門成立了自動化小組,接受專業指導,并對機器人進行定期維護,保證生產線上的正常運行。
當前的發展環境,需要企業更科學地改革,及時適應市場需求,盛虹集團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徐青指出,目前,集團的紡絲環節已全部實現人工智能化,并考慮在后期環節中也更大程度地運用。盛澤鎮經濟部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紡織企業聚集的盛澤,一線員工的勞動力成本每年上漲,人力缺口卻依然存在。與之相對的,機器人的采購價卻在逐年下降。因此,盛虹集團的自動化生產具有引領和啟發作用,也為地方企業轉型升級指出了一條新的前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