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紡絲機用上了‘油煙機’,這可是新鮮事。”近日,帶著好奇心,筆者走進齊魯石化腈綸廠前紡車間,只見紡絲機上方一排黃色的小型三角形風口排列整齊,格外醒目,這大概就是他們所說的“油煙機”了。
“你看,一點煙霧都沒有了。”該車間職工劉文華正在刷甬道、更換噴絲板,他邊緊張忙碌邊高興地向筆者介紹,“這‘油煙機’作用真不小!”他用手一指甬道上方的小窗口。
還真是,甬道里冒出來的煙霧,乖乖的順著“油煙機”風口,跑到了總排氣管線內。
一通忙碌之后,他把排風口的插板一關,“油煙機”便停止了作業。
這創意獨特的金點子就是該車間設備員田葉光提出并設計完成的。
之前清刷甬道時,伴隨著電動鐵絲刷的轟鳴,煙霧與熱浪從開啟的視鏡窗噴涌而出,撲面而來。20分鐘近距離的操作,員工難耐煙塵灼熱,同時還造成了環境污染。
如何改變現狀成為縈繞在田葉光心頭的難題。家中油煙機的抽排風設計給了他啟發,何不在甬道視鏡窗上方設置這樣的排風口呢?說干就干,從方案論證到設計施工,歷經兩個月的努力后,12面紡絲機排風道全部安裝完畢。每面紡絲機上方的一字型排風道上,開啟長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的14個三角形排風口,與甬道口上下對應。開“灶”排風,閉“火”停排,每個“油煙機”可獨立操作。利用現有閑置設備P56風機,將每個局排風道的煙霧依次接入總回風管內,進行集中處理。
該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充分利舊,不足2.5萬元的投資,換來的卻是長久的環保效益,員工操作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難怪員工們贊不絕口,“這個點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