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與新疆相隔遙遠,但嵊州4個熱心人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新疆的棉花采摘面臨困境,根據各企業的特長共同研制出國內首臺棉桃采摘清雜分離機,減輕了新疆百萬棉農的負擔。
近日,記者走進嵊州的紹興市世聯機械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調試“自走式棉桃收獲機械和棉花清雜、分離機械設備”。董事長劉文標介紹說,這臺設備是世聯公司研制開發的新產品,再過兩個月,這臺設備將被運往新疆,再一次進行試機。“這臺設備是在去年試機的基礎上改進的,這次的成功率有望在90%以上,待這次試機后,世聯公司將進入批量生產期。”
新疆是全國棉花生產基地,但是新疆的棉花采摘遇到進口設備成本高、勞動力成本高的瓶頸,導致大批棉花爛在田里。一直以來,由于國內的采棉機技術不夠成熟,新疆采用的采棉機大多從國外進口,單價高達360萬元一臺,同時還需要配套2000萬元的清花設備,能早日用上具有良好性價比的優質國產采棉機是新疆棉農的渴盼。
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在嵊州市一家廚具企業工作的劉文標獲悉這個情況后,和陳興、金斌奇、孔偉東根據各自對機械、設計、模具、營銷等方面的特長,出資組建了紹興市世聯機械有限公司,研發生產“自走式棉桃收獲機械和棉花清雜、分離機械設備”。
去年9月11日,世聯公司生產的“自走式棉桃收獲機和棉花清雜、分離機”披著大紅綢花從嵊州出發,經過六天六夜的不間斷運輸,抵達新疆建設兵團農一師進行實地試驗,其采摘效果得到了“中國農機之父”羅錫文教授以及新疆建設兵團農一師張躍勇副師長和廣大棉農的認可。
該設備改變了傳統的采收模式,從而大大降低了棉花的雜質含量,提高了棉花的等級,增加了種植單位及棉農的收入,也縮短了棉花的收獲時間,給棉田的后續處理留足了時間。
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國外棉花采收機對我國采棉市場的壟斷,大大減輕了棉農采購采棉機的經濟壓力。據悉,經過清雜、分離的棉桃殼等雜物還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提高了棉農種棉的綜合效益。(天天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