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備受關注的2017(秋)中國輕紡城窗簾布藝展覽會開幕,吸引了各地參展企業220余家、窗簾布藝采購商11000多名,首日成交額達1.2億多元。盡管展會第一天交出的成績單十分亮眼,但展會體現的當前窗簾布藝產業發展趨勢,卻讓多數柯橋窗簾布藝企業感到如履薄冰。面臨新格局,企業該如何破局,成了此次展會背后最受關注的話題。
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
精致的窗簾、溫馨的沙發、富有文化氣息的各色擺件……走進展會現場,感覺不是來到了窗簾布藝展,而是進入了一個軟裝家居大賣場。
昌達布藝展位面積共360平方米,展示區被設計成了一個個房間,綠植、茶道、油畫等元素搭配精美的窗簾布藝,讓客人感到時尚又溫馨。
開展前夕,昌達布藝相關負責人就表示,隨著消費方式的變化,賣窗簾的方式也得跟著變,為此,公司專門邀請設計師為展位進行軟裝設計,布置了現代、中式、簡歐等各種不同風格的房間,用于展示公司新推的40多套窗簾窗紗大樣。
為了籌備此次展會,好時光紡織6月份專門派人飛往歐洲,搜集軟裝最前沿的色彩搭配和款式設計。在各種元素的襯托下,昨天該公司的80余款最新研發的產品驚艷亮相,清新時尚小嘰哩系列、仿羊絨素色系列等高檔窗簾讓不少采購商當場下單。來自河南的采購商趙靜告訴記者,她去年剛進入窗簾布藝行業,以前只在鄭州的市場采購,到柯橋后才發現,原來窗簾可以賣得如此有藝術和生活氣息。
相比之下,一些傳統的窗簾展位卻門可羅雀。一位本土參展商告訴記者,在新零售時代,客戶購買的不僅是窗簾,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這給很多傳統企業敲響了警鐘,賣窗簾必須跟著消費趨勢變。
一場傳統銷售模式革命
展會現場,簾到家、萬家簾品、互簾優品等一批互聯網布藝企業的亮相,完全顛覆了傳統窗簾布藝企業的銷售模式。
48路家居新零售平臺簡直把一個小型的宜家搬進了展區,消費者在展位里逛,就好像在逛宜家。此外,該公司在展位入口處放置了兩臺電子液晶屏,在其云平臺上集中了數十家窗簾銷售店,消費者可以點擊進入任何一家店挑選窗簾。
萬家簾品在展會現場十分引人注目,作為紹興本土的窗簾布藝電商新勢力,早些年借力“互聯網+”,打造了一個O2O(線上線下)生態圈。如今,其互聯網平臺上,匯聚了很多年輕加盟商,客戶手指動動就可以得到最優的方案?偨浝項钚l說,在O2O模式中,顧客反向定制可以幫廠家降低成本,而通過線上給線下導流則可以幫助擴大銷售,因此,這種模式代表著未來窗簾布藝發展的趨勢。
新銷售模式的崛起,將給傳統銷售模式帶來一場革命。簾到家窗簾布藝O2O平臺的一組增長數據讓人咋舌:今年5月,該平臺的銷售額是50多萬元,6月份則達到500多萬元,7月份則超過1000萬元!盎ヂ摼W銷售平臺的幾何級增長,背后是傳統窗簾布藝銷售渠道的萎縮。”業內人士認為,傳統企業要讓自己不被淘汰,就必須跟著改變。
一個品牌個性化風口
在展會上,一些剛亮相的個性新品尤其受采購商青睞。從事窗簾批零行業20多年的陜西采購商潘啟介昨天下了七八個訂單。他告訴記者,本來7月份就要采購,因為展會上能看到更多個性化新品,所以一直等著,今天果然沒有失望。
消費不斷升級,隨處可見的大路貨肯定會被拋棄,歐派、索菲亞等個性化定制家居品牌的成功,就是一個明證。杭州如魚得水合伙人李濤認為,窗簾布藝行業做大做強,也必須走個性化、定制化、品牌化之路。他說,如魚得水在13年前就開始走規模定制之路,當時很多同行都不看好,但去年公司銷售已經接近2個億。未來,公司會做好深度定制、規模定制的文章,爭取到2020年,實現銷售10個億的目標。
一些企業抓住定制化、個性化風口展翅飛翔,但柯橋很多企業則還是老手勢,規模生產等客上門,感嘆盛況不再、生意難做。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軟裝市場1500億元規模,屬于窗簾布藝的份額不少,如何在其中分到一杯羹,實在值得柯橋窗簾布藝企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