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第一天,廣州琶洲展館人頭涌涌,第115屆廣交會第三期正式開館迎客。三期展示內容主要包括箱包、食品、醫藥及醫療保健、鞋、紡織服裝。
記者走訪發現,盡管三期展出的商品類型以傳統商品為主,但“新”依然是各參展商的“殺手锏”——綠色、環保、大數據等吸引眾多采購商的目光。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生產成本大幅上漲,單純的低價顯然已不再是中國制造的優勢所在,“即便是傳統行業如家紡等,也要靠綠色環保創新,才有市場”。
紡織服裝用上“全環保材料”
記者采訪發現,如今,綠色環保等要素不再是新興行業的專屬,也是服裝家紡等傳統行業實現突圍的新路徑。
走進山東萊州工藝品集團有限公司的展位,用廢棄三棱草編制而成的單肩包格外吸引人,兩位來自美國的采購商在該產品前駐足良久,指著該產品豎起了大拇指,他們告訴記者,這種產品如今在美國市場“非常流行”。
山東萊州工藝品集團副經理楊詠鋼介紹,公司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日本以及歐盟,這些國家地區的環保標準都比較高,企業要想進入這些市場必須達到其環保標準。楊詠鋼透露,目前企業80%以上的產品實現了全環保材料制作,并由此獲得歐美等有實力的采購商青睞。
安徽工藝貿易進出口有限公司也在做著同樣的嘗試,該企業是一家生產鞋帽的企業,歐洲等國家地區是其出口的“主戰場”,占比高達40%。該公司銷售經理鄧海波告訴記者,如今綠色環保產品頗受市場歡迎,企業一直致力于生產綠色環保的家居鞋。“我們不僅從原料上加以控制,采用綠色環保型纖維,同時,還不斷改善染整加工技術等,確保產品的綠色環保。”鄧海波說,正是得益于此,企業出口額一直保持穩定,去年出口金額達到2億美元。
“達不到該國的環保標準,就不能進入該市場。”福建卡迪奴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文金告訴記者。為了不失去龐大的市場份額,盡管由于購買綠色環保的產品原材料,企業原材料成本由此提高了5%,但是陳文金依然堅持生產綠色環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