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4日,2011年“慈星杯”全國毛紡紗線與毛針織服裝產業鏈技術交流論壇在浙江省慈溪市舉行。由于毛紡紗線及毛針織服裝加工業是紡織行業中產業鏈最長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指出,行業要不斷擴大資源利用范圍,交流創新經驗,增進上下游企業及裝備制造企業之間的溝通,加強產業鏈研發的聯動效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本次論壇由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共同主辦,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慈溪市副市長胡建國,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彭燕麗、副會長黃淑媛,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王樹田,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平范,以及來自全國毛紡織和毛針織行業上下游企業、產業集群、機械制造企業、科研院所的代表和專家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對獲得“2011年全國毛紡紗線及毛針織服裝名優精品”稱號的企業進行了表彰并頒發了獎牌。
會上,高勇在綜合判斷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總體形勢的基礎上,對毛針織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重點分析。他指出,作為毛紡織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毛紡紗線和毛針織服裝加工業已經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齊全的產業體系,并且具有產業鏈最長,工藝技術、生產管理、設備裝備、產品研發、質量檢驗等環節緊密相關、相輔相成又各有側重的顯著特點。因此,這一產業要實現快速提升,由勞動密集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必須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擴大資源利用范圍,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裝備制造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進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彭燕麗分析了今年上半年我國毛紡及毛針織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她談到,由于毛針織服裝加工業由原料到終端貫穿整個產業鏈,因此對外界變化極其敏感。特別是在今年羊毛原料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產業鏈上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產業整體的平穩發展。
毛針織服裝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產銷、出口、效益、投資等方面在毛紡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占全國毛紡行業的41%,出口比重達到59%。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毛針織服裝年產量約為30億件,其中羊毛、羊絨產品約占20%。毛針織行業2238家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近45萬人,98%的企業是中小企業和家庭作坊,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毛針織加工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并形成了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配套的毛針織服裝生產基地和專業市場,資源的配置使產業集群效應明顯。
談到與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共同舉辦本次論壇的初衷時,彭燕麗說,毛針織加工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毛紡行業中一直處于低位,雖然“十一五”期間增長速度較快,年均勞動生產率由13.83萬元/人增長到23.61萬元/人,2010年達到28.95萬元/人,但遠遠低于毛紡行業的40.24萬元/人,更低于全國紡織行業的46.01萬元/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用工多和效益差。
據統計,2010年毛針織企業的虧損面達14.51%,在毛紡行業中虧損面最大。大量加工型企業只賺取很少的加工費,使得產品附加值不高,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要素成本上升、匯率變化、銷售渠道多元化競爭、品牌創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企業效益得不到根本性轉變。彭燕麗認為,全面提升毛針織加工產業鏈的整體水平是當務之急。
王樹田對國內紡機行業的發展形勢作了詳細介紹,他認為,技術發展是支撐企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新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贏利能力增強,特別是自動化設備的普及,提高了行業和企業的競爭優勢。電腦橫機作為毛針織服裝加工生產的主要設備,以其優良的性能、簡捷的操作、高效率的運轉、花色品種的多樣性逐漸替代了手搖橫機,特別是勞動力資源的短缺,亟須改變傳統設備的生產節奏,減少用工又能按時交貨。目前,國產電腦橫機在生產普通款產品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以較高的性價比優勢贏得市場青睞。國產設備頂替了部分進口設備,大大節省了企業更新改造的成本。電腦橫機需求的增加,帶動了國內電腦橫機設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當前,國內外電腦橫機制造企業處于供不應求態勢。產業鏈完整配套和自動編織設備國產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正是我國毛針織服裝行業競爭力優勢所在。
據悉,作為毛針織服裝加工業的上游原料,毛紡紗線行業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目前,我國年產毛紡針織紗67萬噸左右,毛紡針織紗的加工企業遍布全國21個省份。雖然加工企業分布廣泛,但集中度很高,江蘇、河北、山東、廣東、河南、浙江這幾個主要集中地區的產量占全國的94%。并且,各地區加工特色比較明顯,江蘇以產能居首,精紡、粗紡、半精紡門類齊全,規模以上大企業相對多;山東禹城是半精紡紗線的主要生產基地;浙江企業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專業性強,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突出。
論壇上,來自廣東大朗、山東海陽、浙江濮院等針織產業集群,國內毛針織生產企業,針織機械制造企業,以及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的代表們進了廣泛交流。代表們一致認為,產業鏈整體的技術創新是支撐行業發展的原動力。毛紡紗線是毛針織產業鏈的源頭。隨著技術進步和產品開發步伐的加快,新原料、新工藝、新技術以及流行色彩的運用,極大豐富了毛紡紗線的花色品種;毛針織設備不斷更新改造,加速創新研發,使企業生產能力大大提高,保證了毛針織產品質量的穩定和產品檔次的提高,為毛針織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