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份舉辦的上海Intertextile面料展上,數據方面同以往并無不同:超過3350個參展商和65000位觀眾。
正如一間歐洲大型連鎖商場的設計師所言,“展會很大。如果沒有事先準備,那簡直就是在里面瞎逛”。一位歐洲參展商則表示,“我參加這個展會已經有8年了。這就是中國式的追求高大全。有些觀眾甚至可以說是因為看到里面燈火通明就跑進來的”。
除了有關展會規(guī)模龐大的這些評論之外,外國參展商的分析幾乎一致:中國品牌以及中國買家和觀眾的檔次均有所提升。
Intertextile連續(xù)兩屆舉辦歐洲館,集中展示歐洲紡織廠商。其中還包括以米蘭紡織面料展(Milano Unica)名義參展的124位意大利生產商。和以往中國式風格不同,歐洲館開始由歐洲設計師負責空間裝潢和顏色搭配,此舉也有助于展會的國際化發(fā)展。
隨著中國行業(yè)的發(fā)展,品牌更新?lián)Q代將會持續(xù)出現。蘭精(Lenzing)營銷總監(jiān)Andreas Dorner表示,“在幾年前,這還只是一個采購型展會。但全球經濟形勢令此發(fā)生改變。歐洲和美國品牌的加工廠意識到發(fā)展國內市場有助于其利潤增加”。
一些參展商甚至認為在五年之后,中國品牌占時裝市場的比例將由現在的30%上升到80%。現在的中國品牌注重品質,希望與供應商建立持久穩(wěn)定的關系。而這也是米蘭紡織面料展(Milano Unica)進駐Intertextile展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