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剛女兒包陪慶捐贈的其母親的旗袍。
吳海燕新作《風雅》
現代新娘結婚時穿的旗袍。
今天,走進杭州玉皇山下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就仿佛走進一部中國百年服裝史。即將晉京開展的《華裝風姿——中國旗袍百年展》已準備就緒。該展展示了中國絲綢博物館收藏的120余件不同時期、不同式樣的花樣旗袍,從晚清滿族女性的旗裝及褂襕為旗袍的最初形態,到20年代中葉,長馬甲與短襖的合并,民國旗袍由此而誕生;到30年代收腰、開衩提高以及西式“改良旗袍”的出現,直至40年代以后各階段旗袍的變奏,無不表現出女性曲線的美。
服裝,特別是時裝,一定是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經濟和文化水平的反映。因此,服裝和時裝這一面時代的“鏡子”,非?陀^地映照出“時代的表情”。
穿越百年的煙云,旗袍在兩個世紀中有過黃金時期,也曾被冷落過一段時間,但時至今日,無論名媛禮服還是新娘嫁衣,或是海外華人的盛裝,旗袍在各個場合依然獨領風騷。時裝千變萬化,唯有經典永恒。旗袍更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他們把時尚元素積極揉進了現代旗袍。于是,我們會在這個展覽上欣賞到杭州利民服裝廠、吳海燕工作室的新作,那簡潔明朗的線條、豐富多姿的款式,襯托出女性的優雅、嫵媚。
如果說旗袍是一種經典的象征,那么,穿旗袍的女人傳達的便是東方的神韻。
“做一件上乘的旗袍,大約要花去裁縫3個月的時間。”著名服裝設計師吳海燕解釋,你看窄袖、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企鵝領、鳳仙領、無領、水滴領,絲綢、錦緞、絹紡……每一件上好的旗袍,可以說都離不開刺繡工藝、編織技術、印染藝術,但真正的點睛之筆則來自盤扣。
“正因為這些工藝里蘊藏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所以看旗袍、穿旗袍、愛旗袍,已成為中國女性美的象征!敝袊z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坦言,當代專業博物館一方面在保護人類文化遺產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另一方面在創造當代新文化、建設新文明中擔負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也是中國絲綢博物館推出《華裝風姿——中國旗袍百年展》的初衷——當身穿盛裝的麗人依次走過T臺時,當她們的華服對觀者產生強烈沖擊時,也許可以給人們留下些許思索。那就是在傳統旗袍美學的基礎上,讓我們依托成熟的世界時裝體系,去追問當代中國女裝的呈現吧:回歸內核,走向世界。
也許,你見過女演員張曼玉在電影上百變旗袍的俏模樣;也許,你見過好萊塢巨星詹妮弗·洛佩茲、英國超模姬·摩絲穿旗袍的異國情調,但你絕對沒有領略過全國兩會女代表們身著花樣旗袍的風采。就在這個美妙春天——3月5日,一場真人旗袍秀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入口處上演——參加全國兩會的浙江女代表,將身著吳海燕設計的花樣旗袍走進人民大會堂。3月7日至27日,中國絲綢博物館將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舉辦《華裝風姿——中國旗袍百年展》的開幕式上,還有一場令人期待的全國兩會女代表上演的旗袍秀。(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