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網站13日的信息顯示,江蘇省投資額最大的紡織服裝類境外加工貿易項目“欣蘭(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日前獲商務部批準,該海外項目的投資主體江蘇AB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設備、原材料及部分現匯共計投資1650萬美元在柬埔寨金邊設立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將國內原材料出口到柬埔寨生產再銷售到歐美市場。
“我們在柬埔寨的工廠剛剛開始投產,這將可以解決配額問題及規避貿易壁壘。”江蘇AB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孫秘書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他表示,由于今年歐美對中國內衣等產品設限,所增加的配額成本令利潤微薄的中國內衣生產企業難以承受。對于配額嚴重不足的民營企業來說,“走出去”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美國進口商不愿意與我們一起分擔所增加的配額成本,為了保持原有的價格優勢,我們選擇在非配額限制的柬埔寨以獨資的形式投資。由于順利租到現成的工廠,現已進入投產階段!睂O秘書說:“柬埔寨的勞動力成本與國內差不多,但在手工熟練程度上不如中國工人,考慮到多方面投資風險,我們上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資金不是一步到位,如果情況不理想就會收手,畢竟到海外投資設廠的成功例子確實不多!庇浾吡私獾,2006年1月,美國進口棉制及人造纖維內衣平均價格為12.4美元/打,而由于大約增加了5美元/打的配額成本,中國棉制及人造纖維內衣平均價格為15.9美元/打,選擇廉價產品的美國進口商對此難以接受。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處進口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1月,中國由于受配額限制,出口到美國的棉制及人造纖維內衣量下降79.5%;而美國自印度棉制及人造纖維內衣的進口量及進口值均大幅增長,增幅最大的是非主要供應國的柬埔寨,進口量大幅攀升818.4%。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自去年中美、中歐發生紡織品貿易摩擦以來,開始有一些有實力的中國紡織企業嘗試以各種形式“走出去”,商會對此持鼓勵態度并進行相應的培訓,但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紡織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尚未具備走出去的條件,還不是大規模到海外投資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