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即將過去三分之一,雖然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海外各國也逐漸宣布解封計劃。但是,疫情仍然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諸如部分消費者因工資減少而消費意愿減弱,因此影響著老板們接單程度;WTI原油開始跌破15美元迷惑著聚酯產業;疫苗等解藥誕生并救焚拯溺中何時是頭,成為所有人心頭中的結。
小編站在讀者的角度上,每天點開新聞希望出現好消息,但大部分新聞可以說是千篇一律,以下隨手一抄:
生意不如以前的
柯橋輕紡城坯布市場門可羅雀,許多經營戶連續數日沒有接到一單生意。坯布市場經營戶王衛香說,往年3月市場內人氣旺盛,他們店一天能賣出幾萬甚至幾十萬米坯布。眼下外貿訂單沒了,顧客不來了,店內零成交。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輕紡城目前日客流量從10萬人縮減到了1萬人,人氣下降顯而易見。
今年3月底時,盛澤一位紡面料負責人就反映訂單取消的情況十分嚴重,他們有一個單量很大的外貿客戶,幾乎一半的訂單都來自這個客戶,但最近突然把訂單全部取消了。當地另外一家大型染廠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由于外貿訂單減少,進倉加工的坯布數量“斷崖”式下跌。復工之初,每天坯布進倉100萬米,而現在,已經不足40萬米。目前,工廠開工率只有1/3,一半工人在輪休。
4月15日,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最新營運表現。公告顯示:安踏品牌零售額同比去年下降20%至25%;FILA品牌零售金額同比去年錄得中單位數負增長;其他品牌零售金額同比去年錄得高單位數負增長。
長期停機放假的
往年3月一般是全年開工最高的季節,但是今年3月情況急轉直下:先是因為災情延遲開工,后來是遇到缺工問題回升緩慢,到現在因訂單不佳而不想開工。
一波三折,目前有不少老板處于這種心態,但是設備折舊、房租、人工、水電、稅費等各項成本又使他們不得不開工,只有開工才有產值,當然也有少部分老板選擇維持低開工,甚至不開工。
據一位染廠工作人員表示自從3月中旬以后他們染廠訂單明顯下降,前期還是擁擠排隊,現在已經處于等活來做的狀態,小缸放樣活也不多,這是他從業以來十年難得一遇的現象。
有些下游織造的老板表示,他們堅持到現在來了,但已經等不及五一小長假,正計劃提前停機放假。
(數據:自3月份以來,紡織外貿訂單出現斷崖式下跌,多數印染企業實行輪休制度,整體開機率明顯下滑。目前蕭紹地區染廠開機在3-5成,常熟染廠開機在3-4成,吳江染廠開機在5成左右。)
被迫關停解雇的
孟加拉國目前至少已經有10,000名服裝工人因為西方品牌取消訂單而被解雇,訂單價值至少超過30億美元。(孟加拉國是西方國家世界上最大的服裝供應商之一,僅次于中國。服裝業占其出口的80%以上,雇用了大約400萬人,其中大多數是女性。)
隨著印度疫情的進一步發酵,印度總理莫迪在于周二(4月14日)宣布,將全國禁閉期延長近三周至5月3日。印度服裝制造商協會(CMAI)表示,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紡織業可能會裁員1000萬人。其表示必須采取工資補貼等干預措施,否則就會出現巨大的就業損失。
甚至申請破產的
據路透社報道,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被迫關閉850家門店后,有著118年歷史的美國老牌百貨商店J.C. Penney正在考慮申請破產保護。此前,該公司已讓近8.5萬名員工停薪休假。
其實,工信部在最近就很好地總結出了當前紡織行業面臨三大難關:
一是需求不足,從國內看,1到2月國內市場限額以上的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的零售額同比下降了31%。從國際上看,3月份以來,大量的出口訂單出現延遲或取消,新增的訂單也大幅在減少。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100多家重點企業的最新調查結果,反映訂單不足的企業占比達到了63.6%。
二是行業穩就業的壓力在加大。訂單減少的壓力正在沿著產業鏈向上游進行傳導,將會對紡織行業產業鏈的正常運轉產生影響,行業的就業形勢趨于嚴峻。
三是企業反映資金緊張。受訂單下滑及退單等影響,紡織企業的原料及成品的庫存積壓在增加,特別是化纖行業,由于連續化的生產不能停工,面臨著極大的庫存壓力占用,資金量也在加大。
簡略言之,疫情帶來的影響即人人的消費需求意愿減少,逐步影響著生產環節,工廠不開工,企業反映的資金就緊張,穩就業壓力加大,再到人人的消費需求意愿減少,環環相扣,如同莫比烏環。只有疫情一結束,所有的結才能打開。
實在是等不了疫情結束,國家政府、中大小企業自然也有相應補救策略:
政府扶持政策的
針對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地行動。推動已出臺的惠企援企政策的落地,同時幫扶企業轉型轉產,比如一些紡織企業在通過轉產防護服等防護用品維持了正常的運營和職工隊伍的穩定。多措并舉幫助企業拓展市場需求的空間,推動線上銷售布局,發揮信息技術支撐作用,推動產業升級。圍繞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全球營銷等產業鏈的各環節,推動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拓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消費市場。
4月3日,一場由政府部門牽線的柯橋區外貿企業銀企對接會在瑞豐商學院舉行。會上,16家外貿企業和8家銀行簽署了授信協議,達成意向金額37970萬元。針對外貿企業的困境,柯橋還出臺了一系列新政:對企業的參展補貼范圍從重點展會擴展到所有境外展會,鼓勵企業積極向疫情較輕地區市場突破;實施出口信用保險政府聯保政策,免去高風險時期企業下單的后顧之憂;大力促進跨境電商發展,鼓勵企業創建海外商標,加大線上銷售、線上參展以拓展市場;加快外貿企業政策兌現,化解企業遇到的現金流問題。
4月15日,財政部發布通知決定,自2020年4月15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暫免征收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同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決定自2020年4月15日起,將《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擴大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的通知》規定的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
轉產加工口罩的
有不少的例子說明轉產口罩加工很成功,比如這家企業主要生產銷售紡粘無紡布(PP,PET),SMS無紡布,熔噴無紡布等,為口罩材料供應商,卻因生意火爆帶來不少煩惱,該企業公告內容大致說明:由于公司生意太好,訂單生產忙不過來!但還是有不少客戶打錢到公司賬戶,給公司財務帶來不小的壓力,如果繼續強行打錢,就要報警了!
轉戰線上直播的
比如山東省開展了“廳長賣紗”的活動,向全國買家推介山東的紗線。江蘇的紅豆加快布局智慧生產、智慧倉儲、智慧門店,積極拓展網上銷售,今年以來線上銷售占比提高了10%。
抓遇未來機遇的
也有的認為 ,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隨著全球消費者對自我健康防護和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時尚+健康+科技+功能”的針織產品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研發方向,針織行業未來也將展現出更強大的硬核實力和責任擔當。
胡謅八扯個人說:
小編認為,紡織行業哀號一片,這大部分都是心態的問題,比如有些老板無奈地表示,“我們不懂開直播,也不是為了開直播,我們不是口罩廠的,轉型口罩加工也有一定門檻的。我們只是想管好自己的本行,生產自己的產品。”
而靠自救“三板斧”:裁員、降薪、停工轉產,就能跳出疫情帶來的莫比烏環了嗎?反正橫豎都是虧,不如把能做的都做了,以變應變。
或很大的程度上,紡織行業上的真正的悲觀來自媒體們大書特書的渲染烘托,從武漢封城,一直烘托到現在,即使在疫情之前,紡織行業也曾被代表,諸如拋貨了、賣慘了,降價了,要債了,清退了,關停了,整改了,紡織老板勒緊褲腰帶“過冬”了、賣房連本帶利賺回來了等等。雖然現在各種數據指數都在表明著不是很樂觀,比如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中了解到,3月25日~4月1日顯示,該周190戶已開工企業中,訂單量達到正常情況的80%的企業占比為33.7%,訂單量不足正常情況50%的企業占比為23.2%。出口訂單不足情況更為突出,僅有9%的企業出口訂單量達到正常情況的80%,出口訂單量不足正常情況50%的企業比例高達61.2%。但是,紡織市場行情絕不會像疫情那樣,只會向更差的狀態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衣食住行,四者中,衣為首,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是不能不穿衣服,而紡織行業正在進行不斷的自我進化,總有存在著新老交替,所以紡織行業永不落日,疫情結束過后,一切局勢就會扭轉。
有專家認為,中長期看,中國是唯一同時擁有大額財政刺激能力,同時中央政府杠桿又偏低無需進行大規模債務貨幣化的國家,對穩定人民幣幣值預期起到積極作用。在中美利差持續走闊和人民幣匯率穩定的背景下,加上債券通機制走向成熟,中國利率債有望成為吸引全球流動性的重要市場。
由此看到,在當下每個行業都必須經過由疫情“操控”的大洗牌。紡織行業經歷洗牌后,尤其是以上新的背景的加持,那會將是一場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