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8日,伊朗向美國在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發射多枚導彈,揚言要將美國“踢出中東”,以報復“圣城旅”前指揮官蘇萊馬尼被美軍刺殺。沖突不斷升級的美伊之間,儼然隨時都會演變成全面開打的局面。
不過當地時間1月8日中午(北京時間9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的講話,卻給局勢迅速降溫。特朗普稱,美方“并不想動用軍隊,而是會立即對伊朗實施額外的懲罰性經濟制裁,美國已做好準備擁抱和平”。
一枚火箭彈落在拜萊德空軍基地附近
當地時間1月9日晚,一枚火箭彈落在伊拉克北部薩拉赫丁省的拜萊德空軍基地附近。據伊拉克安全部門消息,火箭彈的發射地點在薩拉赫丁與安巴爾省交界處。尚無人員傷亡報道。
拜萊德空軍基地位于巴格達以北約80公里,有美軍駐扎,本月4日晚曾遭到火箭彈襲擊。
美眾院投票通過“戰爭權力決議案”
當地時間1月9日傍晚,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了“戰爭權力決議案”。這一決議案旨在限制特朗普總統未來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的權力。
在當天的投票中,美國眾議院224名議員投票支持、194名議員反對,通過了“戰爭權力決議案”。根據這項決議,除非國會正式宣戰或者明確批準,否則總統不得動用美國軍事力量對伊朗采取行動。其中的例外情況是,美國面臨“迫在眉睫的攻擊威脅,使用武力是必須并且合適的”。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投票前的記者會上表示,這一決議將限制特朗普發動軍事行動,確保美國民眾安全,阻止地區局勢惡化。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 佩洛西:我們必須保障美國民眾的安全,眾院將推進一項戰爭權力決議案,以限制總統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佩洛西在記者會上還說,特朗普政府襲殺伊朗將領蘇萊馬尼的行動是“挑釁性的、不合適的”,未經過國會批準,是一個將美國民眾置于險境的行為。
一度劍拔弩張的美伊緊張局勢,為何降溫?美方又將如何開啟新的對伊制裁?
1月9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董秀成和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不開戰!特朗普為何降調門?
董秀成:美伊都沒有全面戰爭的意愿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 董秀成:說白了,不管是美國,還是伊朗,兩國都沒有發動全面戰爭的準備或者意愿。
從美國的角度來說,發動戰爭意味著可能長時期陷入像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這樣的泥潭里面,這是美國無法承受的;另外,憑現有的駐軍、軍事格局,想發動一場戰爭也是不現實的。
首先從軍事實力來說,伊朗沒有辦法和美國抗衡,這場戰爭伊朗一定是最大的受害者;另外,如果打到一定程度,現有政權出現問題,這是伊朗更不愿看到的。
王冠:美方官宣拖延 體現克制與糾結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緊張態勢還在發酵,雖然雙方比較克制,但雙方之間矛盾由來已久,而且缺乏有效化解,我認為雙方相互報復是否可能升級,很大程度取決于美國如何作出回應,這將成為影響下一步事態發展的關鍵環節。
伊朗發動襲擊以來,美國有兩次官宣,一次是特朗普的推特,另一次是對全國的講話。美國東部時間大約1月7日傍晚六點一刻,伊朗的導彈襲擊結束,特朗普的第一條推特是九點三刻,中間間隔大約三個半小時,當然這期間要確認傷亡情況,但是請注意,推特的開頭是“一切都好”,這個表態一點都不火爆。再往后一直到1月8日中午十一點半,特朗普才發表正式官方講話,這個距離發推特又過去接近十三個半小時。從時間節奏上就可以感受到當中的克制與糾結。
至于原因,我們可以類比第二次海灣戰爭,或者叫伊拉克戰爭。伊朗國土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接近伊拉克的4倍;人口8100萬,是伊拉克2倍以上;而伊朗正規軍超過50萬,分為35萬國防軍和15萬更為精銳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另外還有至少2萬的海上力量,可以封鎖全球最為重要的能源通道——波斯灣咽喉霍爾木茲海峽。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美國最保守花費6萬億美元,死亡超過4000人,如果跟伊朗這樣一個體量的國家開戰,代價會巨大到難以想象。
要制裁!中東局勢怎么變?
董秀成:經濟制裁手段已十分有限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 董秀成:過去30多年,伊朗一直在制裁中生存。美國所謂新的制裁,無外乎就是擴大范圍。原來集中在金融和貿易,貿易主要是限制石油貿易,下一步有可能擴大到投資,當然,隨著貿易制裁,很多投資已經受影響了,但可能進一步增加制裁的類別和形式,比如可能從傳統能源擴展到其他的行業,甚至是民生行業;或者實行多邊制裁,但多邊制裁難度非常大,實際效果會大打折扣。
王冠:美方對伊新制裁 姿態大于實效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我在伊朗體會到兩個細節。第一,作為我這樣的國際游客,沒有任何一臺ATM可以取出現鈔,因為伊朗被排除在國際金融系統之外,而且這不是從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開始,是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后就開始的極限施壓;第二,伊朗航班之破舊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因為這些航空配件都受到封鎖。制裁已經進入到伊朗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還有新的什么招嗎?這幾十年來,伊朗已經形成了所謂的對抗性經濟體。
董秀成:美國或許不需要中東石油 其他國家需要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 董秀成:過去美國是一個大的能源進口國,每年消耗9億噸原油,大約6億噸進口,其中相當一部分從中東進口。但是美國頁巖革命以后,頁巖油產量急劇增長,對外依存度大幅度降低了。現在美國還在進口,但都是從周邊國家比如墨西哥、加拿大進口,從中東地區進口幾乎為0。所以特朗普說美國不需要中東石油,確實可能做到,但是別忘了,歐洲、亞洲包括美國最重要的盟友在內,仍然有著巨大需求,這些力量不可能看著美國因為自己無所顧忌就在中東為所欲為。
王冠:美伊聯手降調門 但風險并未消除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盡管目前雙方都表現出了克制,但是當美國的中東政策出現碎片化跡象的時候,是可能出現一定權力真空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最保守估計,伊拉克的平民傷亡超過8萬人,可以想象民眾當中醞釀或者壓抑的失望與仇恨。整個中東地區不受主權政府控制的武裝力量,至少超過5萬人,接下來各方勢力,尤其是極端勢力的選擇會是什么樣,會讓整個局勢更加陰晴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