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服裝行業唯一一家同時在A股和H股兩地上市的公司——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夏貝爾”)再度公布了其股份回購進展。
公告顯示,其在1月3日當天以約283.42萬元人民幣回購了48.5萬股A股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的0.09%。而稍早些的A股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耗資1016.53萬元回購188.18萬股A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0.34%,占公司A股股本的0.57%。
據公開資料顯示,拉夏貝爾成立于1998年,2014年10月9日頂著“中國版ZARA”的光環,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9月,在多次闖關A股后,拉夏貝爾終于順利登陸上交所。
業績低迷
成立于1998年的拉夏貝爾,于2014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17年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唯一一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2017年高位之時,拉夏貝爾A股的總市值超160億元。相比高位,現今市值縮水八成。
2017年,拉夏貝爾營收近104億元,是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好景不長,剛進入資本市場一年,拉夏貝爾就迎來了轉折點。2018年,拉夏貝爾實現營業收入101.76億元,同比減少了2.69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1.6億元,同比下降132%,為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自2015年以來,拉夏貝爾就陷入了業績持續下滑的“泥沼”,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2015年的6.15億一路下滑到2017年的4.99億。
并且在2018年由盈轉虧,2019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僅上半年就虧損4.98億。在這種情況下,拉夏貝爾開始主動實施戰略性收縮策略,僅2019年上半年關店數已近2500家。
除了業績下滑,高庫存也是拉夏貝爾難以承受之重。據其招股書和財報顯示,該公司存貨由2014年底的13.27億元一路增長至2017年底的23.45億元,此后穩定保持在20億元以上。2019年三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其存貨的賬面價值仍高達21.99億元。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拉夏貝爾不得不進行業務轉型調整,除了在原有直營模式基礎上推行聯營、加盟等方式,還在全國范圍內關閉大量店鋪以節省成本。造成如今危機局面,外界認為緣于拉夏貝爾過去幾年盲目擴充品牌、大舉開店。
產品摻假再遭處罰
繼2014年與2017年接連登陸港交所、上交所后,“籌資、開店”成為近幾年拉夏貝爾的主色調。高速擴張帶來的紅利期非常短暫,一邊開店一邊關店的拉夏貝爾很快遇到了問題。2018年,公司首次出現虧損,虧損額達1.6億元。
2019年上半年關店數已近2500家,深陷虧損泥潭的拉夏貝爾,已經“缺錢”到出租總部大樓來緩解資金壓力。
據央視報道,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拉夏貝爾集團總部辦公大樓剛剛投入使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創始人邢加興曾在采訪中表示,面對業績虧損和債務危機,拉夏貝爾也將選擇出售不動產來渡過難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拉夏貝爾因產品質量問題遭行政處罰。據資料顯示,11月12日,因生產、銷售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拉夏貝爾被奉賢區市場監管局沒收違法所得635.6元,罰款6000元。
結語
據數據顯示,2018年服裝銷售量是540.6億件,相比2017年的719.1億件,足足減少了178.5億件,人們越來越不愛買衣服了。在2019年上半年,人均衣著支出同比下跌2%至1156元,看起來服裝行業不太景氣。
隨著服裝行業不太景氣,為挽回頹勢,拉夏貝爾一邊瘦身,關閉低效、虧損的門店來自救。面對當前的頹勢,如何在消費愈加分層的當下,讓自己的創新跟得上消費者需求,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目標消費者,才是拉夏貝爾當下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