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紡織車間,偌大的廠房里,映入眼簾的大多是正在工作的紡織機器,偶爾才有工人出現;在服裝車間,則是另一番景象,只見無數工人都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最終形成一件件成衣制品。兩個不同的車間,兩道不同的工序,詮釋了紡織行業不同鏈條上的不同特性,而當他們的“結果”呈現在江蘇陽光集團(以下簡稱陽光集團)的展示廳時,都展示了自己的高品質和精湛技藝。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廠,發展到如今全球最大的毛精紡企業,陽光集團先后收獲了中國紡織行業唯一的“中國世界名牌”、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出口名牌等一系列榮譽。現在,他們的榮譽簿上又有了一項新桂冠——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獲得者。
“不斷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彌補短板,構筑競爭優勢,使陽光集團始終處于市場競爭的領先地位。”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告訴中國質量報記者,陽光集團目前已經實現了“從羊身上到人身上”的全產業鏈條,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質量管理理念與方法——基于新木桶理論的陽光經緯管理模式。
新木桶理論下的陽光經緯線
傳統的木桶理論是指,一個由許多塊長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決定其容水量大小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在傳統木桶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形成了長板理論,當把桶傾斜時,一只桶能裝多少水決定于長板。陽光集團以系統性的視角將短板理論和長板理論綜合運用,形成了新木桶理論。
“新木桶理論認為,木桶中的水代表企業核心競爭力,木桶的容量代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小。對企業來說,要千方百計地擴大木桶容量,需從3個方面同時入手,即‘拉長、補短、拓底’,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陽光集團首席質量官、技術中心主任曹秀明解釋說,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陽光集團對該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有容乃大、邊際最佳;揚長補短、長短并蓄;長中見短、短中見長;長短交融、經緯交織;構筑桶底、拓展底蘊等5方面的新木桶理論特性。
“縱觀陽光集團的歷史,每個階段都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和市場競爭特點,不斷‘拉長板、補短板’,取得了一步步的成功。”陳麗芬說,近年來,國際國內紡織行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僅面臨客戶需求的不斷升級,還需積極主動履行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社會責任要求。陽光集團結合戰略環境發展、競爭態勢演變和自身優劣勢分析,以新木桶理論為依據,創造性地提出了陽光經緯管理模式,化問題與挑戰為機遇,為世界編織出了“品牌陽光”的宏偉藍圖。
經緯管理模式的“緯線”,是指引和決定紡織類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成功因素,陽光集團在3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競爭制勝的關鍵因素,先后有品質、創新、服務、標準和品牌5個方面。陽光經緯管理模式的“經線”,是指經公司多年探索實踐形成的充滿陽光集團特色的一套改進工具箱。在眾多的質量改進方法中,經過不斷探索改進和創新,陽光集團逐漸形成了標桿對比、紡織精益管理、穩健六西格瑪、整合型管理體系、五鷹工程等有效且適用的改進方法集群。
“陽光經緯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于:以關鍵成功要素的體系化管理為緯線,以有效適用的改進方法集群為經線,結合不同發展階段的長短板因素的識別、評估、改進、固化和更新,推動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編織’出更受尊重、更具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曹秀明說。
“織”出質量轉型路
對于陽光集團產品開發中心主任陳敏來說,每天上班前先收發郵件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其中包括不少國際郵件。因為他還有一個身份,是ISO/TC 38(國際標準化組織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秘書,秘書處就設在陽光集團。由于時差的關系,每天在上班前,陳敏都會通過郵件處理好秘書處的緊急事情,才開始一天的工作。
“陽光做標準,是跟出來的,也是被迫做出來的。”據陳敏介紹,陽光集團參與標準化工作較早,自1997年以來就積極參與毛紡行業內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先后參加了《綿羊毛》《精梳毛織品》等多項標準的制修訂。“跟著跟著,我們感覺到標準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性,也覺得企業沒有標準會很吃虧。”陳敏說,在陽光集團海外市場拓展進入一定程度后,中國制造不斷經歷各類國家和組織的貿易壁壘阻擊,陽光集團深刻意識到“游戲規則”的重要性,將搶占標準制高點作為下一步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2007年,ISO/TC 38秘書處正式落戶陽光集團,使其成為全球唯一一家由企業承擔的國際標準化組織。陽光集團也充分發揮標準的市場語言作用,培育標準發言權,至今已參與起草13項紡織品國際標準,共發表標準(技術規范)90個,使企業在更高層面參與國際競爭與分工;在企業標準化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推行和實施了紡織精益管理,將精益生產理論和方法與紡織行業的特點相結合,引入流程優化、浪費消除、合理布局等多種手段,有效解決服裝車間近30%的閑置工序。
陽光集團旗下高級定制服裝品牌威尼帝的“掌門人”陳國營帶領團隊,針對客戶開發了線上體驗、預約下單、上門量體等服務,形成了全品類定制業務和O2O經營格局。
在一次商務談判中,一名意大利客商傲慢地說:“你們賣的是產品,我們賣的是文化,能一樣嗎?”陽光集團的高層由此意識到:品牌光有技術含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富有文化創意,引領時尚潮流。為此,陽光集團設計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品牌發展戰略:先為國際一線品牌服裝定牌生產,再結成戰略同盟,最后創建自己的高檔品牌。
經過初創品牌、精耕品牌、多元品牌和升級品牌4個發展階段,陽光集團的品牌已經由最初的企業發展短板逐步成長為企業的長板,成為集團打造百年企業、打造國際品牌集團的重要支撐。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