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晉江市,這樣的綠色工業正在加速興起。
在當地政府實施的綠色化發展工程指引下,晉江市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示范帶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主體增量擴圈,節能技改和資源綜合利用持續推進,全市綠色經濟產業規模已超300億元。曾經靠“闖”和“創”打出一片天地的傳統制造產業,正在一場“刀刃向內”的“綠色改革”中,為“晉江經驗”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謀篇布局:搭建“綠色骨架”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靈魂。擁有紡織服裝、制鞋2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建材陶瓷、食品飲料等5個百億元產業集群,連續29年領跑福建縣域經濟,傳統制造業是晉江的“核心底牌”。
然而,在“雙碳”目標藍圖下,綠色轉型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傳統制造業該如何蛻變升級?
2022年1月,晉江市印發《晉江市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方案》,從頂層設計上搭框立架、建章立制,提出“深化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化改造升級,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在這一體系框架下,方案明確了轉型發展的三大要務:實施節能技改項目,倒逼印染、鑄造、陶瓷、電鍍、皮革等企業加快更新設備工藝;推進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鼓勵實施余熱余壓利用項目、中水回用項目;培育綠色制造主體,力爭每年有8家(次)企業入圍省級及以上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示范企業。
“晉江傳統制造業體量大,加上現有土地資源空間有限,要實現綠色轉型,既要在存量上優化,又要在增量上發力!睍x江市工信局局長林永紅分析說,晉江綠色經濟的發展,重點在于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和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在目標任務的引領下,晉江市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并舉,強化綠色經濟產業的政策導向。一方面,在各級節能、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扶持政策的基礎上,疊加出臺市級扶持政策,對綠色制造企業、實施“煤改氣”清潔能源替代的企業,分別給予獎勵;另一方面,進一步構建完善能耗評價機制,持續擴大清潔生產范疇,嚴控高能耗項目發展,先后推動14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將15家企業納入新一輪強制性清潔生產名單。
一場向存量和變量要質量的“綠色改革”,在政企合力下有序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