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0了,親眼見證了這個廠子的興衰,雖然它被時代淘汰,但不可否認的,它確實曾為我們這兒做出巨大經濟貢獻”,市民王先生說。
11月25日,在鄭州市高新區梧桐辦事處轄區,這所成立于1986年的豫星紡織印染廠正在進行拆除。居住在附近的王先生聽說這里要拆遷,專程過來看看,因為這些建筑,承載了他的許多回憶。王先生表示,附近很多人的青春就是在這個廠里度過的,這里解決了很多的就業,曾是他們工作的地方,他們的人生在此留下痕跡。
1992年,豫星紡織印染廠為當地賈莊小學籌措資金64萬元。1993年,為賈莊村建造了質量一流的家莊小學教學樓及附屬設施,為學校購買學習桌椅及教學器材,使得賈莊村及周邊兒童能夠就近上學。
談起豫星紡織印染廠,王先生感觸頗多,當時它曾連續多年被評為鄭州市“先進鄉鎮企業”和“納稅先進單位”。王先生表示,隨著時代發展,環境保護越來越得到人們重視,而曾經這所輝煌的紡織印染廠,也存在一些弊端,造成了一定污染。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須水河的水捧起來都能直接喝,到我孩子時候,河水都已經成了黑色……”王先生說。
伴隨著鏟車的轟鳴聲,打斷了王先生的思緒,拆遷工作有序開展。
記者了解到,此次拆遷主要涉及到一批80年代的老企業,范圍是豫星紡織印染廠(梧桐街南、須水河西)及周邊,拆遷區域共13萬平方米,工程共涉及30余戶,40多個企業。
2021年4月23日,為更好的貫徹落實鄭州市“三項工程、一項管理”工作,進一步助推城市的發展,高新區梧桐辦事處研究決定,成立豫星紡織印染廠拆遷指揮部。
隨著時代變遷,高新技術產業日新月異,這部分老舊企業逐漸與城市功能、環境不相符,所以拆遷工程主要是為了提升轄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調整城市發展規劃,改善城市形象,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搬遷過程中,梧桐辦事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情促搬”,做到“公平搬遷、和諧搬遷”。對涉搬戶進行逐戶走訪,聽取被搬遷人的意見,及時把握新動態、新情況、新問題。在走訪過程中,工作人員對被搬遷人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思想動員,講清當前的搬遷形勢和重大意義,就搬遷方面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進行解釋說明。工作中,始終堅持以換位思考的方式開展工作,以“假如我是被拆遷戶”的思維方式開展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群眾由不認識到認識,由不理解到理解,進而積極配合支持辦事處的工作。
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事關民生。梧桐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趙庚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企業有30多年歷史,在前期經濟效益是非常不錯的。作為一個民營企業,最高容納員工的一一千多人,產值也比較高,隨著企業發展慢慢走入淘汰期之后,企業經營形勢也不好,人員和產業規模不斷的收縮,企業為了這種發能夠持續下去,也就是對外進行了出租,招引過來很多小型亂污企業,給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多次受到上級環保部門的督導。根據環保的要求和城市管理的要求,梧桐辦事處啟動拆遷工作,為下一步這種產業升級做好相應的基礎工作。
趙庚陽表示,在拆遷過程中,辦事處動員周邊的商戶和企業進行了積極的搬遷,用了28天的時間全部搬遷完畢。“在后期,根據高新區管委會的整體部署,下一步要跟漢威科技和鄭州大學產業研究院進行合作,在當地建設兩個研究機構,為高新區產業進行升級、建設做出有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