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沖擊,“中日韓三國紡織行業更有必要加強協作,共同構筑穩定、安全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增強區域產業發展韌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日前在第十屆日中韓纖維產業合作會議上的一席話道出了業界的共同心聲。
目前,中國紡織工業得益于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修復發展態勢持續鞏固,而日韓紡織產業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會上,來自日本纖維產業聯盟、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代表紛紛表示,在新的形勢下,三國業界應進一步加深互信,深化合作,攜手共同成長和發展。
在此特殊形勢下,三方代表就行業的貿易投資合作開展也形成了更多共識。
近年來,韓國紡織產業的境外投資呈增長態勢,但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從目的地看,韓國紡織產業的境外投資在主要集中于越南的情況下,對印尼的投資也有增加;投資領域也從過去僅對服裝縫制加工領域進行投資,發展到增加對紡織(紡紗、織物、染色)領域的投資。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理事金復興提出,RCEP即將生效,韓中日三國應做好相應準備積極開展合作,最大程度享受其紅利,三方也要緊密經貿合作,以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擴散。
2021年中國紡織行業進出口貿易、對外投資均恢復較好增長態勢。同時,中國積極構建高水平自貿區網絡,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為紡織行業擴大國際合作、加快升級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趙明霞介紹道,“十四五”時期,中國紡織行業將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國際化發展層次與水平,堅持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并重,打造高效率、全球化的資源配置體系。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紡織產業的重要方向。會上,日本化學纖維協會會長竹內郁夫談到,面對提升消費者的可持續意識、強化供應鏈、確保醫用紡織品類的穩定供應等新課題,日本紡織業界將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通過技術開發、跨行業合作等開拓新市場,利用數字化轉型等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并推動全球化和標準化,加強日本纖維產業的基礎建設。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金基俊介紹,韓方將著眼綠色、數字創新、安全、聯合&合作等推進“韓國版新政”投資戰略,推進紡織服裝業的數字化轉型,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舉措方面,中國紡織服裝行業自2018年以來發起推出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氣候創新2030行動進展》《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科技、時尚、綠色發展指導意見》、中國時尚品牌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等,基本形成了面向集群與企業等組織機構和紡織服裝產品兩個層級組成的低碳工作機制。韓國FITI紡織檢測研究院質量監察人金裕謙表示,韓國將主要通過擴大清潔能源的使用、以數字技術革命性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研發脫碳新技術等手段推動碳中和。日本纖維產業聯盟環境與安全事務委員會負責人長保幸提醒,推進可持續發展,纖維產業要重點關注產業安全、減排、循環經濟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