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及各。▍^、市)棉花生產情況
種植面積 (千公頃) | 單位面積產量 (公斤/公頃) | 總產量 (萬噸) | |
全國總計 | 3339.2 | 1763.7 | 588.9 |
北 京 |
|
|
|
天 津 | 14.1 | 1262.0 | 1.8 |
河 北 | 203.9 | 1115.3 | 22.7 |
山 西 | 2.3 | 1307.9 | 0.3 |
內蒙古 |
|
|
|
遼 寧 |
|
|
|
吉 林 |
|
|
|
黑龍江 |
|
|
|
上 海 |
|
|
|
江 蘇 | 11.6 | 1350.0 | 1.6 |
浙 江 | 5.6 | 1454.8 | 0.8 |
安 徽 | 60.3 | 921.0 | 5.6 |
福 建 |
|
|
|
江 西 | 42.6 | 1546.7 | 6.6 |
山 東 | 169.3 | 1158.0 | 19.6 |
河 南 | 33.8 | 802.3 | 2.7 |
湖 北 | 162.8 | 882.0 | 14.4 |
湖 南 | 63.0 | 1299.0 | 8.2 |
廣 東 |
|
|
|
廣 西 | 1.1 | 1032.4 | 0.1 |
! ∧ |
|
|
|
重 慶 |
|
|
|
四 川 | 2.9 | 975.1 | 0.3 |
貴 州 |
|
|
|
云 南 |
|
|
|
西 藏 |
|
|
|
陜 西 | 5.5 | 1399.5 | 0.8 |
甘 肅 | 19.3 | 1689.5 | 3.3 |
青 海 |
|
|
|
寧 夏 |
|
|
|
新 疆 | 2540.5 | 1969.1 | 500.2 |
注: 1、由于小數位計算機自動進位問題,分省數合計與全國數略有差異。 2、北京、內蒙古、遼寧、上海、福建、貴州、云南的棉花產量因不足0.1萬噸,未列出;吉林、黑龍江、廣東、海南、重慶、西藏、青海、寧夏等省(區、市)沒有棉花生產。 |
關于棉花產量統計調查制度和方法的說明
全國棉花總產量為31個。▍^、市)棉花產量的總和。
一、統計調查方法
棉花產量統計調查采取對主產區遙感測量和抽樣調查,對非主產區全面統計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對象包括地塊、農業生產經營戶和經營單位。新疆通過遙感測量的方式取得棉花種植面積,抽樣調查取得單產。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等7個主產省的棉花由國家統計局相關調查總隊負責開展抽樣調查獲取面積和單產數據;其他地區由各。▍^、市)統計局通過全面統計獲取棉花面積和單產數據。
7個棉花主產省(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抽樣調查對象是農業生產經營戶,通過以省為總體抽選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組、農戶和地塊開展調查,種植面積調查是在調查時點上對樣本點內所有棉花種植面積進行調查,推算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調查采用入戶訪問的方法推算單位面積產量。
從2014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在新疆開展棉花遙感測量工作,通過高、中空間分辨率多時相衛星遙感影像結合地面抽樣調查的方式,測量取得新疆棉花種植面積。
通過新疆棉花遙感測量和7個棉花主產省抽樣調查取得的棉花種植面積占全國棉花總面積的97%以上。
二、調查樣本
新疆棉花遙感測量野外調查包括2000多個樣本,總共50多萬畝調查地塊;7個棉花主產省在100多個國家調查縣共抽取700多個村民小組,在超過10萬個地塊中開展抽樣調查。棉花單位面積產量在全國抽取近1000個村民小組、近10000個農戶中開展調查。
三、實測方法
按照《農林牧漁業統計報表制度》,主要棉花品種單位面積產量調查分別采用實地測量和入戶測產的方法取得。
實地測量在隨機抽取的面積調查樣本點內開展調查,棉花成熟期臨近時,對樣本點內的所有地塊進行估產,按地塊單產水平通過面積累計排序后等距抽樣的方式,抽選5個具有代表性的地塊作為實測地塊。在棉花成熟后,人工實地抽選3個小樣方,通過數桃、稱重、核定損失等方法調查取得棉花單產。
入戶測產在隨機抽取的面積調查樣本點內開展調查,棉花成熟期臨近時,對樣本點內所有戶的地塊進行估產,根據估產取得的各地塊單產推算每戶平均單產水平;在棉花成熟后,通過每戶平均單產按面積累計等距抽樣的方法,抽取10戶,在棉花采摘結束后,入戶對調查戶的棉花種植面積、收獲量、出售量、存放量、自用量等進行登記,計算單產水平。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根據抽中樣本地塊單產推算全省(區、市)平均單位面積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