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商務部6月6日發布《關于美國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獲益情況的研究報告》。闡明中美經貿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美國從中獲益巨大。美對華貿易逆差是美對華出口管制等人為限制和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受到產業競爭力、經濟結構、貿易政策、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等多種因素影響,美方沒有“吃虧”。
報告指出,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雙方經濟互補優勢,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中美貨物貿易額從197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6335億美元,增長252倍,服務貿易額超過1250億美元,雙向直接投資累計近1600億美元。中美經貿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作出貢獻。
報告分析了美對華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其中,從貿易政策看,美國對華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是導致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美方的出口管制措施涉及10大類約3100個物項,多是美具有出口優勢的高技術產品。嚴格的出口管制政策造成美企業喪失貿易機會。中國進口高技術產品中,自美進口占比從2001年的16.7%下降到2018年的8.2%。據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分析,如美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調整到對法國的水平,美對華貿易逆差可縮減三分之一。
報告進一步指出,美國自華獲得經貿利益可分為兩大類:美對華銷售收入和美國自中國獲得的資金流入。
美對華銷售收入,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獲得的市場機會,包含兩部分利益:
一是美企業對華貨物和服務出口,這是境外的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的銷售收入。按照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美對華貨物出口額為1539億美元,服務出口額為871億美元,共計2410億美元。
二是在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17年,在華美資企業實際銷售收入約7000億美元。
兩者合計,2017年,美對華銷售收入總額約為9400億美元。
美國自中國獲得的資金流入,主要包含三部分利益:
一是中國對美各類投資。截至2017年底,中國對美累計各類投資達1558億美元。
二是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數據,截至2017年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1.18萬億美元。
三是美國金融機構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的獲利。根據中方統計,美國金融機構作為中國金融機構的戰略投資者或者投資人,投資收益約為326億美元。
三者合計,截至2017年底,美國自華獲得的資金流入總額達1.37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