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www.ggjmjx.com訊: 國家級校服安全標準的長期空白將被補上。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北京服裝學院(以下簡稱北服)獲悉,全國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研究中心已經在該校成立。教育部和北服將在這個中心共同研制我國首個強制性校服安全標準,標準將從面料安全、設計安全和設計科學等三方面確定規范。
目前國內多數中小學校采取學校委托服裝生產廠家生產的模式,從原料采購到服裝設計生產,整個過程都缺乏市場監督,國內也沒有專門的校服安全檢測標準。去年2月上海抽查出“毒校服”引發轟動后,曾有包括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傅惠民在內的多位人士呼吁,建立全國統一的校服安全檢測標準體系。作為國家校服安全標準起草小組成員,北服校服研發中心主任劉琦告訴記者,目前標準的起草已經進入對現有產品樣品進行檢測和研究的階段,預計年底能出草稿。標準將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面料安全、設計安全、設計科學。
面料安全:校服也要看農藥殘留
據劉琦介紹,目前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所有紡織產品執行的是最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而學生服生產企業使用的標準多達4個——2個《針織學生服》標準、1個《兒童服裝學生服》標準、1個《機織學生服》標準。而新的國家校服安全標準將在這些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學生服裝的特點研制。
在面料方面,以往檢測出的問題校服,問題大多出在甲醛超標、非法染料、染色不牢等方面。因此國家校服安全標準將囊括以上要素。此外,面料的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也將有規定,因為校服生產過程中“從棉花開始就可能出現問題”。
設計安全:帽繩長度不能超標
由于中小學生好動、自我保護意識差等原因,校服在設計上也要講究安全性。劉琦告訴記者,首先在工藝方面,校服在單位尺寸內應該縫多少針,都要有詳細規定,如果縫針太稀,運動中就可能撕裂,在安全上有隱患。其次在配飾上,拉鏈應該有自鎖功能,拉鏈頭不能是尖銳的,最好采用硅膠材質,校服上應該裝飾有反光材料——這也是多位代表、委員曾經提出的建議。此外一些細節也有講究,例如小學生校服上的帽繩長度應該在一定范圍內,過長的話容易纏繞脖頸。
設計科學:3D掃描儀下學期入校采集數據
很多家長發現,成套的校服經常比例失調——如果上衣大小合適,褲子往往長一大截;如果褲長合適,衣服又短了。“這主要是因為校服設計基于的人體數據已經過時了。”劉琦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兒童和青少年服裝“人臺(立體模特)”用的都是若干年前的孩子體型數據,已經不適合現在孩子的發育情況。北服曾經在北理工附中采集過學生體型數據,結果驚訝地發現,高一女生最集中的身高已經不是幾年前的1.65米,而是1.7米!
上個月中美兩國第一夫人到訪師大二附中,曾引發中國學生校服丑的議論。而在劉琦看來,電視鏡頭里的師大二附中校服之所以看起來不美、不合身,主要是袖子的問題。“袖子設計得太長太肥大,很多孩子就挽著袖子,或習慣性把袖子甩來甩去,肩膀自然往前塌陷。”
為了科學地設計校服,校服研究中心將建立中小學生體型數據庫。為此,北服從美國引進了非接觸式人體3D掃描儀,今年9月秋季學期開學后,將進入北京的2所小學和2所完全中學抽樣采集數據,每校每個年級男女生各采集200名學生的體型數據,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適合不同學齡段孩子的校服號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