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舉行的一次東盟和南亞國家經貿形勢介紹會上,據我國駐緬甸、老撾的商務參贊介紹,近期不斷有中國企業到老撾、緬甸考察,有一天僅一個礦點就接待了四五批人。面對各種豐富的礦產資源,不少企業按捺不住沖動,不顧當地實情盲目投資,結果卻跌入陷阱,損失慘重。
目前,不少浙商也紛紛把目光投向老撾、柬埔寨、緬甸等東盟國家。前不久,一批在云南發展的浙江企業就跟隨當地政府代表團去柬埔寨和老撾考察。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大家認為這兩個國家在能源、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一定的商機,另外在制衣等紡織產業轉移方面,也可以享受免稅優惠。
那么在老撾、緬甸這樣的東盟國家投資有哪些風險呢?除了法律風險和老百姓商品意識缺失的風險外,許多地方的基礎設施不全,有的地方甚至還沒有通電。
兩位商務參贊建議,企業“走出去”不能盲目跟風,要適合自身能力和發展的需要。不能抱著“遍地是黃金”、一夜暴富的思想。在老撾,我國有43家企業申請了49個礦點,現在只有13個獲得政府審批,2個開始開發,而且規模普遍不大。商務參贊建議企業到這些地方投資,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一致,從正規的途徑進入。除了礦產資源外,老撾、緬甸的水利資源、土地資源、木材資源也都十分豐富,而且服務業基本對外開放,飯店旅游業都屬于政府鼓勵外資進入的領域,我國企業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投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