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這場由美國“對等關稅”行政令而起的輿論風暴已經進入了“平緩期”,但隨之而來的是外貿企業的真實困境。
10%、34%、50%、125%一直到昨日245%⋯⋯加關稅、反制、再加關稅、再反制,再加......直到中國表態“不再理會”以及“中方不愿打,但也絕不怕打”的明確回應,才讓這場關稅混戰的關注點從政治較量轉為了實際操作層面的企業生存問題。
無疑,過去兩周是中國外貿企業的至暗時刻。企業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對未來又有著怎樣的預期?是寢食難安還是直接躺平?抱怨還是自救?硬剛還是沉默?義烏、溫州、廣州、紹興等地作為外貿重點地區,陸續傳出了真實的聲音。
義烏:AI賦能開拓全球市場
“賣全球、買全球”的浙江義烏,關聯著我國與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國際商貿城匯集26個大類、210萬種商品。2024年,義烏市實現進出口總額6689.30億元,同比增長18.2%,是浙江省整體進出口規模的12.7%,足見份量之重。
“對等關稅”來襲,這里遭遇的是正面沖擊。
然而,今天義烏的國際商貿城大樓里,每天早晨八點半,“外語晨練基地”準時開始上課,幾百位義烏老板娘在這里學英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現在再看“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長期努力,起作用了。義烏的企業一直在努力開拓全球市場,已經形成的多元化的市場格局給了企業面對當下困境仍能從容不迫的底氣。
而春節掛起的AI風也在義烏直接落了地,已有上萬家商戶借助AI做貿易,自己錄下中文視頻,AI可以幫你轉成36種語言。面對貿易壁壘,義烏的企業和商戶早已學會了見招拆招以及快速反應。
抱怨很少,討論更多的還是“出路”。
做了多年全球貿易的義烏人,已經習慣了“迎難而上”,畢竟新老義烏人,都不是在溫室里長大的,而是在與風浪搏殺中一次次打開新天地。
作為義烏市場的運營主體,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基于義烏市場出口結構多元化、供應鏈韌性突出等特點,結合當前經營數據,公司認為此次關稅政策調整對整體業務無實質性影響,對義烏出口影響有限。
小商品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區域持續為義烏市場帶來新的機遇,東南亞、中東和拉丁美洲地區在貿易中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此外,AI出海、人民幣出海和品牌出海正成為義烏市場的新亮點。
紹興柯橋:開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掌握著全球約四分之一的面料交易。
浙江金蟬布藝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輕紡城千萬家商戶中的一員,“對等關稅”令頒布之后,公司的電商辦公室的繁忙依舊,通話聲此起彼伏。而公司總經理楊偉正帶著團隊在哈薩克斯坦考察市場,其表現得非常理智:“作為一家以外貿為主的現代家紡企業,受美國濫施關稅帶來的沖擊不言而喻。但是,與其被動應對,不如主動出擊化挑戰為機遇。”去年,該公司窗簾總銷售額8.7億元,美國市場占總銷售額的35%。目前,部分美國訂單停止生產,處于觀望狀態。
“經常有美國客戶說,我們中國的產品性價比是最高的。”楊偉表示,現在美國亞馬遜平臺窗簾類產品的十強中,就有一半以上的企業來自柯橋,因此,中國賣家掌握一定的議價權,存在靠提高售價對沖關稅成本上漲的可能。
但單純依賴提價并非長久之計。
還是那句老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不去開發新市場,就一個機會都沒有。
“這兩天剛剛拜訪了哈薩克斯坦國家投資局,了解市場環境和投資前景。”楊偉和團隊,最近一個月里已經出差了好幾趟,計劃開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看看非美國市場的市場潛力,尋找新的商機。
早在去年,浙江易燦紡織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就開始布局,董事長羅麗琴帶領團隊頻繁前往世界各地考察市場潛力,尋找新的商機。從亞洲到非洲,都留下了他們開拓市場的足跡。“沒想到的是,當初這些未雨籌謀的舉措,竟然成為企業當下抵御外貿風險的‘殺手锏’。”羅麗琴表示。
溫州:企業挺直脊梁,機構服務跟上
被譽為“世界的溫州”也正在經歷這場風暴,但其外貿企業則顯得更加“強硬”。
德賽集團是溫州一家從事鞋類外貿30多年的制鞋科技企業,公司總經理張文杰表示:早在去年底,該公司的美線訂單已經排至今年6月。但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這些訂單的生產正處于停滯狀態。公司負責人表示,最近有美國客人提出,已經生產的這些訂單貨放著也是庫存, 半價賣給他們。但被企業果斷拒絕了。企業負責人介紹,美國品牌的壓力大于中國制造,作為中國企業,中國人,脊梁骨一定要正,在這個時候,一定是大家萬眾一心挺下去的。
而溫州當地政府、協會等相關部門也立即行動,溫州市貿促會聚焦關稅、貿易摩擦開展商法服務活動,精心組織舉辦涉外商事法律業務知識培訓暨原產地證業務培訓,就中美貿易摩擦、企業海外投資、關稅籌劃等企業關注的熱點痛點問題,開展面對面交流,企業代表直呼及時。
廣州:擁抱新科技 開拓非洲市場
廣州作為國內重要的貿易中心城市、中國的“南大門”,近期其外貿行業形勢也備受關注。
位于廣州越秀區的迦南美地國際采購中心,又被稱作“迦南外貿服裝城”,是一家主要經營外貿服裝的批發中心,曾獲得“外商必逛商場”的稱號。經過市場定位和時間的調整,目前,這里的客人已經大部分來自非洲,而迦南外貿服裝城也成為“非洲及中東對華貿易協會”會員單位。
對于關稅的問題,服裝城商戶表示影響不大,“我們的主陣地在非洲和中東,特別是在非洲十分暢銷,來自歐美客戶的占比相對較少。目前有個別美國客戶的采購意向因關稅而處于觀望狀態,但我們絕不會因為關稅而給予他們低于其他客戶的報價。”
廣州速鯊魚網絡科技公司是一家從淘寶店轉型外貿的企業,做OEM童裝,2023年公司做到了SHEIN童裝類目的前兩名。公司創始人張海涵是山東人,“美國關稅大棒落地后,對我們服裝行業影響最大的是取消T86的800美金快遞免稅政策,要知道美國市場占了POD市場需求的50%左右,這對我們將來的業務會帶來很大沖擊,所以接下來我會考慮開拓非洲新市場。”
張海涵說:“在外貿市場環境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時候,企業應當避免因短期政策波動而過度悲觀,同時做好自己,通過技術創新(如AI設計工具、柔性供應鏈)提升自身議價能力。”
據悉,這個85后已經跑上 AI 驅動新賽道,通過更個性化的小單定制,把廣東T恤賣得更有“含金量”。“中國的外貿青年都在抓AI風口,我們也更喜歡用有AI能力的產品來幫我們貨通全球,比如AI智能客服,可以7*24小時隨時幫解決問題!”
以上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企業所表現出來的韌性,不只屬于地方經濟。這種敢闖敢試、抓得住機遇、扛得住風浪,遇到難題總能先想出路的慣性,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太多太多。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阿里巴巴、京東、盒馬、永輝等互聯網平臺近期密集推出扶持政策,通過流量傾斜、資金支持、品牌孵化等舉措,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24小時入駐通道,減免年費、提供AI工具及專項采購資金等具體措施正在惠及外貿轉內銷的企業。
浙江省商務、財政等部門正在完善儲備政策,加強外貿運行監測預警。針對受沖擊較大的行業提供融資支持、出口信用保險等專項服務。同時,積極通過進博會、鏈博會等國際經貿平臺,為企業進口尋找新渠道搭建平臺,助力企業找到更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