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8日,“賽格·2025全國印染行業節能環保年會”在福建石獅召開。本屆年會以“綠色轉型,新質發展”為主題,聚焦可持續發展、化學品安全、減污降碳協同、循環經濟、高效低成本等熱點議題,解讀印染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技術指南以及國家綠色低碳最新政策要求,分享行業綠色轉型典型經驗。
會上還發布了《第十八批中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推薦目錄》《中國印染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推薦目錄(2025版)》(名單附后)和《中國印染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研究報告》。
逐綠
綠色,是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也是印染行業著力描繪的“底色”。
“當前,印染行業面臨新的形勢。隨著國家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及印染技術不斷進步發展,行業對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技術的需求更為迫切。”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楊柳指出,低碳轉型是紡織工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核心所在,也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頂層謀劃、推動印染行業規范化發展、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引導行業數字化轉型。”
“作為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推進者,近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積極推行‘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四位一體的綠色發展模式,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生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指出,“十四五”以來,我國印染行業持續推進綠色化發展,積極推廣綠色先進適用技術和工藝,行業清潔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他表示, “十五五”時期,如何加快推進行業全面綠色轉型,重點在于:一是要拿出一張路線圖,解答整個行業綠色發展的路徑問題;二是要提出一批新理論;三是要攻克一批新技術;四是要構建一系列完善的評價體系。他建議,今后行業發展,一是要加強綠色科技創新和示范應用;二是要加快產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三是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標準體系。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郭黎卿,從法律法規、國家政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許可制度等方面,詳細剖析了印染行業水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并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借助排污許可證推動環境質量改善、強化證后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印染專業園區建設,以及將廢水治理過程中的的碳排放納入管理體系等。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添濤解讀了《印染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技術指南(2024版)》。她介紹,2024版《技術指南》包含6部分內容、涵蓋47項綠色低碳技術,并詳細闡述了每項技術的適用范圍、技術特點與應用效果,為新形勢下加快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東華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毛志平指出,“十四五”時期,印染行業在低溫低堿前處理技術、低耗高效染色技術、無氟防水后整理技術以及數據驅動的工藝技術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十五五”期間,印染行業需圍繞定量給液噴染技術、生物質/可循環紡織材料印染加工技術、具有消費低碳特征的濕熱舒適性管理紡織生產技術、AI技術等方向加強研發并實現突破。
求智
綠色環保只是發展的基礎,唯有創新發展才能持續領跑。
從“傳統工廠”邁向“未來工廠”,印染產業在追求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智慧化”創新。而實現這一轉變,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支持。
近年來,江蘇賽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專注研發工作,秉持綠色環保理念與智能制造理念,在國內、國外市場同時發力,成為本領域專精特新優秀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包德全講解了燒毛機、退煮漂聯合機、絲光聯合機、軋染聯合機、印花后水洗機等棉加工印染設備的節水技術。他詳細介紹了賽格多功能前處理機,并提出了印染企業節水、節能的思路。
“我們希望借助科技保障紡織印染行業綠色、環保、安全生產。”北京中科明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光華介紹了明葵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包括高壓電源控制系統、油煙凈化廢氣處理器、定形機自動滅火系統,并結合多項應用案例,分析了油煙凈化廢氣處理器的凈化效果,這對推動印染企業的綠色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裝備智能化是印染行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智能檢測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印染行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 。”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顧仁結合企業在印染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及產品方面的優勢,以及這些技術和產品為其他企業創造的價值,著重介紹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定形機智慧系統、染色系統和驗布系統這三大印染智能化產品。
三技精密技術(廣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銷售總監吳斌談到,印染行業正朝著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借助智能化、數字化與綠色化發展路徑,能夠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他詳細講解了三技自主研發的從原料到承的綠色智能染整設備,包括平幅除油水洗機、高溫快速染色機、高效節能拉幅定形機等。
瑞鷹(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繼平介紹了公司研發的無雙酚酸性固色劑和無氟防水劑。這些產品不含有酚類、全氟辛酸等受限物質,與與其他紡織助劑配合使用時,呈現出優良的穩定性,不會對織物原有的手感造成影響,市場反饋良好。
向新
在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印染企業正在想方設法憑借新設備、新產品、新工藝贏得更多客戶。
近年來,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始終秉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原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動綠色生產。“我們節能減排的主要措施與途徑涵蓋工藝(技術)節能、專用設備節能、通用設備節能、余熱余壓利用、清潔能源的應用等。通過采取上述措施,能夠顯著降低企業能耗,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該公司副總工程師賈洪斌以華紡公司為例,分享了印染企業構建綠色工廠的經驗。
福建省宏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鄭立友介紹,公司采用O型缸生產化纖面料時,存在載量低、布面效果差、牢度差等工藝難點。通過染色前的準備工作、染色過程中的精準控制、染色后的妥善處理、運用特殊的進布方式、優化助劑用量,以及實施智能化管控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上述難題,同時還能取得明顯的節水減排效果。
“實現出水穩定達標和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是紡織印染廢水處理的目標。”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能源數字中心顧問、廣州工智院研發中心副主任劉堅表示,公司借助印染廢水處理過程數據感知與集成,印染廢水處理多類型知識發現與表達,印染廢水處理人機協同決策控制一體化,搭建印染廢水處理智能管控系統平臺,大幅提升了環保管控效率和質量。
浙江越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瑞東分享了企業實現高效低成本廢水處理的經驗。他分析指出,由于印染廢水水質來源多樣且水質復雜,建議采用“預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的工藝路線,采用該路線,對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能達到90%以上,廢水達到排放標準間接排放限值要求,且可節省30%以上的運行費用。
印染產業的新意,還體現在地方產業集群自上而下、全鏈條式的整體推進。
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辦地,近年來,石獅印染產業從“治污攻堅”到“品質躍升”,一路領航綠色征程。目前,當地已形成由3個印染集控區、58家印染企業、4座現代化污水處理廠、4家供熱企業共同構成的印染產業生態圈。
石獅市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長巫菲祥介紹,近年來,石獅市紡織染整產業以“科技賦能”與“體系升級”為舉措,全力鑄就綠色標桿,在硬件設施和軟實力建設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
“綠色是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未來,石獅將繼續革新理念、創新產品,在技術更新、節能提升、市場開拓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培育富有綠色內涵的新質生產力。”石獅市委副書記、市長余志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