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河北省清河縣興利毛絨制品有限公司的共享工廠內,成排的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正在快速運轉。一臺機器“吞下”紗線后,根據內設程序進行編織,約40分鐘就可以“吐出”一件完整的衣物。
該公司總經理朱立先告訴記者,往年,春節之后,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國內的針織毛衫產品生產進入淡季,但是眼下公司的生產車間依舊忙碌,這主要得益于共享工廠。
“去年,公司建起了共享工廠,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包括設備租用、技術培訓、生產線改造等在內的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務方案,雙方可以共享設備、人力、市場、倉儲物流等多種資源。”朱立先說,在慈星的支持下,今年公司爭取到了外貿訂單,原來的生產淡季成了旺季。
慈星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位于慈溪,深耕紡織機械領域多年,主要產品為智能針織設備。近年來,公司建立了針織毛衫柔性供應鏈平臺,可實現業內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助力企業生產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當前,傳統毛衫行業存在小而散的問題,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高端設備的購置和運營成本,且大部分企業在產品設計開發、打樣試制等環節存在發展瓶頸。這種情況下,行業發展受限,生產設備的市場難以打開。
浙江圣奈爾服飾和寧波慈星股份合作打造的共享工廠
共享工廠模式是慈星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的一次實踐。“我們通過資源整合和共享、數字化賦能等形式,推動企業由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既可以提高設備利用率,也能降低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強行業競爭力。”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李立軍說。
慈星通過設備租賃、原材料集中采集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供數字化改造方案,讓中小企業實現生產線和倉儲物流的實時管控,使它們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減少庫存積壓。
2021年以來,慈星在山東海陽、河北清河等毛衫生產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建立了研究院,與相關企業合作推進共享工廠的建設。與傳統毛衫生產模式相比,共享工廠可使企業生產效率提高46%,成本降低15%。目前,全國已有60多家企業通過該模式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