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俄羅斯經濟實施新一輪制裁,新增制裁對象包括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Gazprom Neft和Surgutneftegas,以及183艘油氣運輸船只。這些制裁是迄今為止針對俄羅斯能源部門最為嚴厲的措施。
國際油價大漲,推高運費
俄羅斯是排在美國、沙特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原油生產國,亦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俄羅斯對全球原油市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新一輪制裁將擴大俄羅斯原油供應風險敞口,在低庫存背景下,市場對供應端的擔憂情緒將在短期內不斷助推油價上漲。
Kpler首席貨運分析師馬特·賴特(MattWright)介紹,在新近受到制裁的船只中,有117艘是油輪,2024年共運輸超過5.3億桶俄羅斯原油,約占俄油海運出口總量的42%,其中102艘油輪曾在2024年將俄油運往中國或印度。2024年的5.3億桶運輸量中,約有3億桶運往中國,占中國進口俄羅斯海運原油總量的61%;剩余出口大部分流向印度,約占印度進口俄油總量近1/3。馬特·賴特認為,新一輪制裁將在短期內大幅減少從俄羅斯運送原油的船只數量,從而推高運費。
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從全球經濟角度來看,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擾亂了全球能源市場。俄羅斯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國,制裁導致全球能源供應緊張,能源價格波動加劇。這不僅增加了各國的能源成本,也給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帶來了不確定性。
另外,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帶來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不僅給俄羅斯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也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了沖擊。
對紡織業的影響
推高原材料成本:紡織產業的原材料,如聚酯、尼龍等合成纖維,以及某些染料和助劑的生產依賴于石油。油價上漲會導致這些原材料的生產成本增加,進而推高紡織品的采購成本。
增加運輸成本:紡織品的運輸依賴于燃油,無論是海運、陸運還是空運,油價上漲都會直接增加運輸成本。這對于依賴出口的紡織企業來說,意味著利潤空間的壓縮。
降低消費者購買力:油價上漲可能會導致生活成本上升,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從而影響到消費者對紡織品和服裝的購買力。這可能導致市場需求減少,影響紡織產業的銷售和增長。
增大通貨膨脹壓力:油價上漲往往是通貨膨脹的一個觸發因素。通貨膨脹會導致整體經濟成本上升,包括勞動力、原材料、運輸和服務等,這些都會對紡織產業的成本結構產生影響。
謹防對中國企業實施二級制裁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關系密切。同時,俄烏戰爭以來,中國成為了俄國唯一的工業強國等級的貿易伙伴。
制裁可能導致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市場的業務受阻,同時也需要應對可能的二級制裁風險,即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中國企業可能也會受到美國的制裁。已有前番案例為證,2010年,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許多中國企業因為與伊朗的貿易活動而受到美國的二級制裁。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中俄貿易近年呈逐年增長趨勢。2023年,中俄貿易額增長26.3%,達到創紀錄的2401.1億美元。2024年,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增長4.1%,總額為1154.992億美元;俄羅斯商品進口總額與上年大體持平,為1293.204億美元。
俄羅斯輕工業基礎較薄弱,紡織服裝高度依賴進口,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國;2023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紡織品服裝金額達到70.52億美元。因此,中國企業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其在俄羅斯市場的策略,提前做好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