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需從藏北高原國家50年來第二次科考說起。以下是科考志愿者李益斌的微博掘圖:
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是上世紀70年代,二千多名科研工作者在各方面條件極端有限的情況下,圍繞上百萬平方公里的藏北高原、,進行當時國家最需要的科研工作;并涌現出20多名院士和許多學科帶頭人,其中就包含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隊長姚檀棟院士。二次科考規劃工作區海拔5200米,極度缺氧和低溫環境,科考無人區不通道路,過程需涉水、攀冰、臥雪攜帶物資也十分困難;科考任務艱巨,招募具備高原探險豐富經驗的志愿者勢在必行。李益斌和老男孩車隊多年極限越野和過硬的素質修養,贏得藏北二次科考專家團隊的認可和青睞。
但擺在李益斌和老男孩車隊志愿者面前,是第一次科考留下可參考的地理資料非常有限。只能借助外部信息和多年高原探險積累的經驗。安全是科考的第一要素,極端低溫環境人和物的熱管理是科考成功的要素之一。在2024年1月北京ISPO展會上,收集最新戶外裝備資源的李益斌,無意中發現保溫性能極強的疊加態材料,并進行深度了解和體驗。作為極限越野運動的知名博主、越野e族創始人之一,30年越野知識和經驗告訴他:此材料是防止戶外失溫、有效人體熱管理的重磅神器。
輾轉8月底,承擔藏北二次科考志愿者重任的他和老男孩車隊,聯系疊加態購買50米材料。得知是國家50年來第二次藏北無人區科考,并由于項目經費不足,自愿者所有出行費用全程需自理。北京疊加態把已支付的貨款原路退回,并發3卷材料給科考團隊帶上。疊加態鐘飛鵬介紹說:Y-Warm是世界上密度和導熱率最低的功能性紡織品,兼備透濕、速干和抗菌等功能;輕薄又保暖是藏北高原方便攜帶、保溫性能極強最佳的熱防護裝備。
無人區環境惡劣程度超出專家組和志愿者的想象。低溫環境設備無法正常工作,使用疊加態材料把設備進行包裹;晚上墊在充氣墊上和腳部包裹著睡覺,人與設備都獲得了有效的熱保障。疊加態材料出色的保溫性能,專家組給它起了個外號“神科技”;故事由此而生!
缺氧、極寒藏北高原無人區的科考工作困難重重,險情環生。科考專家和志愿者同心協力、克服高原反應的身體不適和野外生活的艱辛,成功完成國家第二次藏北高原預定的科考任務;李益斌和老男孩車隊志愿者們也為本次科考個人支付大量的費用。向科考專家和志愿者團隊勇攀高峰、敢于超越和不計個人得失的“家國情懷”,為國家科考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