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問到最近的生意如何,相信大部分紡織人都會說近期生意不好,可需求真的很差嗎?還真不至于。但要說好,也確實好不到哪里去。
市場不缺需求
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的角度來看,市場整體需求較過去并沒有明顯的萎縮,甚至部分環節還在增長。
從宏觀角度來看,10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54.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其中紡織品出口123.9億美元,同比增長16.1%;服裝出口130.9億美元,同比增長8.1%。1-10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478.85億美元,在10月出口增幅明顯的情況下,帶動1-10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重回正增長態勢,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1166.86億美元,同比增長4.1%,服裝累計出口1311.99億美元,同比下滑0.7%。環比方面來看,10月紡織品服裝出口環比增長2.83%,出現明顯的逆季節增長的局面,為十多年來首次10月環比出口增長,根據海關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2023年,國內紡織品服裝在每年10月出口環比均為下跌態勢,跌幅在-14.49%至-0.67%不等,平均來看,2011年至2023年,10月出口環比跌幅平均數在-9.44%。
從微觀角度來看,市場中的訂單也并不缺,其中也不乏高達百萬米的大單,而小單的數量則更多,只要肯接,訂單總是還是有的。
優質訂單稀缺
市場上雖然不缺訂單,但優質的訂單確實非常稀缺。
現在的行情中,紡織企業往往處于一個低利潤,高風險的環境中,訂單賬期拉得越來越長,利潤變得越來越低,庫存堆得越來越高,現金流變得越來越緊張。
以前紡織企業喜歡開拓新客戶,但現在很多紡織人反映只做知根知底的老客戶的生意了,害怕騙子。
哪怕有一些非常優質的單子,也很難在市場上流通,都被幾個固定公司給截胡了。如果真的有利潤很好,付款很爽快的客戶,甚至還要考慮對方是不是騙子了。
面料失去漲價空間
商品要賣上價,講究的一個信息差與稀缺性,紡織行業作為一個看天吃飯的產業,稀缺性往往體現在時效上。
去年膽布為什么能火?因為天氣突然降溫了,服裝企業短期內急需膽布,但膽布庫存非常集中,哪怕膽布生產起來沒什么難度,市場閑置產能也不少,但就降溫那幾天內,這些產能卻沒法馬上變成布,因此膽布就在那個時間段產生了稀缺性。
但今年情況卻完全不同,氣溫遲遲沒有下降,膽布大佬們卻已經因為庫存壓力山大了。
此外,隨著現貨面料的興起,對于常規產品,市場上早就備足了充足的存貨,除非突然有一些面料爆火,比如今年年初的新中式,一些常規的需求已經沒法產生供需失衡了。
信息差則更是如此,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紡織行業的信息差已經逐漸被抹平,很多布的價格發個朋友圈,刷刷抖音就全知道了,行業里根本沒有秘密,自然也難產生溢價。
后市行情如何走?
據隆眾資訊數據統計,11月前兩周時間,國內滌綸長絲平均產銷在40%與46%,持續維持低位,這其中有部分聚酯原料近期弱勢的原因,同樣也有織造企業接單情況不佳的因素。
從訂單角度而言,雖然說在明年美國新任總統宣誓就職前,國內紡織品服裝存在一定搶出口預期,短期市場存在一定轉好預期。但是后期國內紡織服裝出口仍要面臨一定壓力,明年1月以后,部分國家可能會采取貿易限制措施,國際貿易環境依然較為復雜,這對外貿出口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并且隨著海外其余國家紡織服裝產業鏈的發展,例如東南亞地區,也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形成了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