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4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暨油劑助劑分會年會在洪澤召開。
揭榜掛帥,讓創新更有效
2023年,我國化纖產量6872萬噸,化纖油劑年消耗量達100萬噸。近年來,我國化纖油劑企業開發能力逐步提升。國內油劑生產企業現已掌握部分油劑單體合成技術、復配技術、評價技術,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擁有一批優質化纖油劑生產企業,積極滿足化纖企業“小批量、多批次、間隙式”的產品需求,產能規模和產品的性能穩定性正在穩步提升。
但我國化纖油劑行業仍面臨技術積累不夠、產品競爭力不足、產業鏈協同創新不暢等問題。為進一步增強化纖油劑關鍵原料有效供給能力,提升化纖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油劑助劑分會配合工信部開展了化纖油劑企業“揭榜”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吳桐介紹,在前期征集化纖企業需求及匯總油劑企業申報情況后,工信部將油劑企業“揭榜”申請匯總推送至“發榜”化纖企業,“發榜”化纖企業就每項需求可選擇1~3家“揭榜”油劑企業,由化纖企業與“揭榜”油劑企業自愿確立合作關系,協同推進技術攻關和創新。項目完成后由化纖企業自主安排驗收,通過驗收的“揭榜”企業進入發榜企業供應商目錄并可繼續深化合作關系。
“‘揭榜’工作對加強油劑企業與化纖企業聯合攻關,推動化纖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對油劑企業的組織,持續跟蹤‘揭榜’成果,并適時開展專項‘揭榜掛帥’工作,為企業創新及產業融通提供更多支持。”吳桐說道。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油劑助劑分會秘書長王永生介紹了分會一年來的工作。他表示,除了配合工信部開展化纖油劑企業“揭榜”工作,分會還對化纖及油劑企業應用情況進行系統調研,為撰寫行業“十五五”規劃做準備;協調上游專業領域,開展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評估等工作;開展多場技術交流及產品推廣等活動,如組織優質油劑企業與下游錦綸企業對接交流,取得實質性效果等。未來,分會將繼續加大化纖油劑助劑產業發展情況跟蹤與調研工作;配合國家部委、科研機構等相關單位開展共性問題研究;加大培育產品創新力度,引導提高化纖油劑助劑產品的附加值;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溝通與協調,推動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利用協會重大會議、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纖維之路”等平臺,以多種形式宣傳化纖油劑助劑企業及產品,打造更加有效、廣泛的對接交流平臺。
凝聚智慧,為發展明方向
如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層面發展紡織新質生產力?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高性能纖維實驗室副主任趙潤從纖維新材料與功能性母粒創新發展的角度進行了闡述。他表示,科技、時尚、綠色是當前化纖行業的發展主題,這就對化纖母粒行業的發展提出了高品質、高功能、低能耗、低排放、生態安全等高應用要求。以色母粒為例,企業要開發新型高效、安全、多功能著色劑,開發高端特殊用途色母粒,高效地開發著色劑精確在線添加技術,開發高效混合技術提升單線產能,提高母粒顏料含量,提升色彩鮮艷度、色牢度、均勻性等。同時,基于色母粒市場的專利布局,他還提出產業創新突破路徑及建議:進一步擴大高品質色母粒優勢,提升功能色母粒附加值,統一色母粒全色系數字顏色標準樣卡,推動纖維級色母粒產業向下游差異化發展。
對于母粒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認為,前沿纖維制備技術,低碳、負碳、零碳技術,智能纖維及可穿戴技術等將給母粒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因此要從核心原料、纖維多重結構設計、高品質生產、應用機理及標準制定等全過程提升母粒創新與新興技術的融合,以滿足市場需求,實現高質量發展。
天津工大紡織助劑有限公司中心主任徐進云分析了我國化纖油劑產業發展現狀與差距,并詳細介紹了滌綸、錦綸、粘膠纖維、氨綸、腈綸、維綸、丙綸、高技術纖維等不同品種對油劑的需求情況及創新方向。例如,DTY油劑國產化率在90%以上,但仍需在抗黃變、低飛濺、高抗靜電性、低揮發性等高品質產品研發上持續投入。此外,他還對油劑配套單體技術,以及品種、工藝、季節和地域適應性,抗靜電性、耐熱性、發煙、黃變、上油均勻性、乳液穩定性等細節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
他表示,現階段龍頭企業規模優勢和產業鏈優勢更加明顯,對油劑質量穩定性的需求越來越高;差異化和功能化是化纖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對油劑產品差異化、適用性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生產更加節能、環保的化纖油劑是大勢所趨;并且產業用纖維用途會更加廣泛,為化纖油劑的開發帶來更多機遇。未來,我國油劑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他提出:要加強研發投入,重視單體開發,搭建油劑、化纖、織造聯動平臺,搭建化工原料油劑溝通平臺,培養化纖油劑人才,加快油劑技術標準建設,提升產品質量避免無序競爭等。
在產業鏈融通創新案例及需求項目分享環節,蘇州晟德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芳、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丁利忠、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張淑斌、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苗嶺、蘇州寶麗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田雪峰、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纖維廠廠長黃榮海等油劑、母粒企業和化纖應用企業代表紛紛發言,多角度探討行業創新發展思路,并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例如,周建芳結合應用企業案例介紹了公司國產化油劑的市場應用及反饋情況,并分享了高溫短熱箱油劑和低上油率油劑的研究進展;丁利忠介紹了公司最新研發的納米稀土紫外吸收劑及其市場應用案例;張淑斌認為,碳纖維用國產油劑往往是對國外成熟產品的逆向開發與模仿,且效果的驗證機會少,替代成本高;苗嶺提出,希望油劑企業研發無硅油劑體系,增加纖維與纖維之間的摩檫力,提高毛條強度。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油劑助劑分會會長潘溢表示,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努力,化纖油劑行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些化纖品種的油劑成功實現國產化,并大大降低了下游企業的使用成本。今年以來,分會配合工信部開展的“揭榜”工作,更是大大激發了化纖油劑企業的積極性與創新力。他期望,緊抓發展機遇,油劑企業要做好基礎研究,加大研發力度,加強上下游互動,以性能更穩定、品種更豐富的油劑產品助力化纖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認為,今天的交流非常充分,相信大家收獲頗多。基于此,他提出幾點建議:以“揭榜”工作為契機,繼續加強通用纖維用系列化油劑的創新,提升在性能、成本、品種等方面的優勢;梳理碳纖維等產業用纖維用油劑的技術難點、堵點,通過上下游聯合攻關,拓展在高技術領域的應用范圍;以化纖企業為核心,構建產業鏈創新聯合體,在裝備設計、產品研發、專利保護、市場應用等各環節緊密合作,提升產業鏈協同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