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市場整體供需失衡、行情下行的情況目前仍在持續,但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10月28日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業績實現了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三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業收入7.46億元,同比增長42.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以下簡稱“凈利潤”)2.47億元,同比增長18.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為2.31億元,同比增長89.74%。前三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業收入19.02億元,同比增長8.9%;凈利潤為6.15億元,同比下降1%;扣非凈利潤為5.55億元,同比增長10.09%。
在壓力重重的碳纖維市場環境下,光威復材的業績為何能保持穩健,并實現增長?
光威復材是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碳纖維主力供應商,目前已經形成高強、高強中模、高模、高強高模系列化碳纖維產品,并積累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制造技術。其產品在航空航天、電子通訊、清潔能源、工業制造等領域廣泛應用,綜合競爭優勢明顯。
定型產品供貨一直是光威復材穩健經營的基礎。今年前三季度,光威復材碳纖維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1.47億元,同比增長3.76%。
光威復材總經理王文義表示,今年以來,盡管工業用碳纖維市場供需失衡、產品價格下降,但裝備用碳纖維需求穩定增長。公司旗下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和內蒙古光威碳纖有限公司項目一期項目(以下簡稱“包頭項目”)經營穩定。上半年末,為期兩年半的公司傳統定型產品供貨合同已履行完畢。目前,公司與相關客戶的新合同簽訂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后續將完成簽訂。這會為公司后續業績的穩健增長提供重要保障。
實際上,這幾年,定型產品的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這一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光威復材碳纖維板塊的銷售收入仍實現了增長,尤為不易。
王文義表示,公司原定型產品經歷了兩輪降價后,預計后續價格將較為穩定。對于新定型產品,經過公司與客戶協商,價格目前已確定。后續,隨著相關需求增長、技術成熟度提高以及業務規模擴大,價格預計會有所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其包頭項目投產。一期項目建成兩條碳纖維生產線,形成年產4000噸產能。包頭一期項目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技術水平全國領先。隨著該項目投產,光威復材開啟“威海+包頭”雙基地發展模式,也為公司業績穩健發展提供了保障。
王文義表示,目前,包頭項目生產線穩定運行,產品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開始在新能源、光伏、氫能、體育休閑用品等多個領域開展驗證。
在定型產品穩定供貨的基礎上,光威復材多年研發投入形成的儲備產品,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展或批產逐步彰顯價值,包括CCF700G、T800H級、M40J/M55J級、T700S、T800S等。
王文義表示,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并推出新產品,滿足高端裝備不斷提高的應用要求,是支撐公司碳纖維業務穩定經營的重要保證。一般來說,高端應用領域相關產品從研發到最終投入應用,需經過多個階段。比如,公司T800級生產線一直在進行等同性驗證,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后續驗證全部完成后,公司產品供應將放量,進一步支撐公司業績發展。
此外,多元化業務板塊業績“多點開花”也支撐了公司的穩定盈利。前三季度,其能源新材料板塊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20.43%;復材科技板塊實現銷售收入8100萬元,同比增長19.65%;精密機械板塊實現銷售收入6400萬元,同比增長266.06%。
“多年來,光威復材一直堅定地貫徹‘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思路,緊抓‘兩高一低’的核心,即碳纖維的高強、高模、低成本,不斷提升公司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也保證了我國相關裝備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供。接下來,公司將按照自身的戰略部署和節奏,穩步發展,繼續做好定型產品的供應,并持續增強自主研發能力,進一步拓展產品在商用航空、新能源、軌道交通、船舶等領域的應用,持續引領國產碳纖維行業高質量發展。”王文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