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面對美元指數回升,人民幣匯率不跌反漲,從7.1218一路漲至年內高點7.0833。
短短一個多月,人民幣匯率幾乎“收復失地”,回到2024年年初水平,而2023年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7.0467元人民幣,比2022年貶值4.5%。
截至8月30日,人民幣匯率一舉突破7.1,美元/人民幣收盤報7.09,美元/離岸人民幣報7.0905,較年內低點最大累計漲幅高達近2300點。
美聯儲9月啟動降息板上釘釘,美元或延續疲勢,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可能的“結匯效應”或將繼續驅動人民幣升值。近期,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法巴等國際投行將目光投向了囤積美元的中國出口商的行為變化。
7月中旬以來,人民幣一路走升,眾多外貿企業反應迅速,7月下旬來,許多出口商選擇“收款后即刻結匯”。
有沒來得及結匯的出口企業反饋說:“匯率從7.24漲到7.1。什么也沒做,就要損失近一萬塊錢。”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7月份外匯收支數據顯示,剔除遠期履約的銀行代客收匯結匯率(反映市場結匯意愿)較6月環比上升2.5個百分點,表明7月底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大幅反彈,驅動被壓抑的企業結匯盤正在“涌現”。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分析認為:今年上半年美元較為強勢,中國企業結匯意愿偏低。數據顯示,近一年出口結匯比例趨勢下行,從階段高點54%降至最新44%為近年來的新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結匯意愿與匯率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周期波動較大,一旦人民幣匯率預期趨穩,此前積壓的美元外匯有再度結匯的可能。
中金認為,年末,企業將迎來結匯高峰,若積壓的結匯需求集中釋放,人民幣升值將得到支撐。100億美元左右的結匯將支撐人民幣匯率1000點即10%。據中金測算,企業手中每個月潛在的可能結匯的美元資金或在80-140億美元。
而據摩根大通估計,中國企業未結匯美元總數達到3000億到6000億美元的水平,一旦美元降息、匯率下跌,這些企業可能集中結匯,或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巴克萊則估計,中國出口商約持有5000億美元,如果美元/離岸人民幣持續走弱至7.1以下,該機構預計其中最多會有1000億至2000億美元可能被換成人民幣。
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呈現常態化,科學管理匯率風險成為涉外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但外匯的風險管理相對專業,傳統外貿企業可能缺乏專業的財務人員進行相關操作。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升級編發了最新版的《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指引》。在原有常規內容之外,還新增了:
1.企業實踐章節,提煉了全場景分析、專業化管理、數字化方案等匯率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2.企業案例章節,分行業和業務特點精選16個代表性案例分享。
3.企業外匯套期會計專題,介紹套期保值會計準則要求、使用條件、核算原則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