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8點,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公益節目2024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可愛的中國為主題,邀請了文字學專家、歷史學專家、野生動物救護者、奧運賽場體育健兒、空降兵軍模范、軍用運輸機機長、人工智能專家、航天科技專家等嘉賓,通過講述自強不息的奮斗故事,展現日新月異的祖國新貌。
節目進行到一個多小時,主持人介紹太空科技新進展:今年6月,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后,展開了一面鮮紅、璀璨的五星紅旗,這是中國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地展示國旗。這面國旗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走上了講臺,現場揭秘。
徐衛林帶來了和月球上一樣的備份版國旗,吸引小朋友們爭相觸摸感受。“摸起來很結實!”“它實在是太厚了!”
“月球上沒有風,也沒有雨,但是紫外線非常強烈。”徐衛林說,月球高低溫差達到300℃,一般面料無法承受月球的極端環境,玄武巖是月壤的主要成分,團隊決定將玄武巖作為制作國旗的材料。
為了符合性能要求,玄武巖拉成的絲要非常細。多細呢?答案是5.5微米,接近頭發絲的十分之一。徐院士介紹,團隊花了半年時間攻克玄武巖拉絲,又花費約2年時間將玄武巖纖維紡成紗,織成了結構致密的布。
玄武巖耐酸堿,耐高溫,耐腐蝕,月球上大量存在。徐衛林暢想;“未來,我們可以拿著玄武巖做月球上穿的衣服、在月球上建房子!”
“我希望未來能在月球上復制一個地球上的中國!”聽完院士們的講述,武漢市洪山實驗外國語小學六年級沈子夏激動不已,新學期他要更加努力學習,獲取豐富的知識,希望自己長大后探索月球的可能性,“未來我們都能在月球上有一個家,可以去月球住一住,減輕地球的負擔,讓美麗的地球也有自己的‘節假日’!”
武漢美加外國語學校七年級學生王梓亦浩每年都會收看《開學第一課》,今年他成為一名初中生,將開啟新的學習階段。
“高難度的月球‘挖土’采樣,玄武巖材料讓國旗在月球背面飄揚,模擬月壤燒磚建房……這些成果讓我深深為國家的強大而自豪!”王梓亦浩備受鼓舞,他說,在新的學期,他更要懷揣夢想,勇往直前,將來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