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天的2024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以下簡稱“intertextile秋冬面輔料展”)8月27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新朋老友如約而至。
今年恰逢intertextile面輔料展辦展30周年。本屆展會共啟用了9大展館,總展出面積約24萬平方米。來自全球的近4000家參展商齊聚一堂,在這個貫通全產業鏈的展貿大平臺上大顯身手。
時尚與綠色同頻共振
走過成績斐然的30年,intertextile面輔料展已成為參展商展示拳頭產品的“第一選擇”。
作為展會的“鐵桿老友”,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在本次展會上推出了純植物染新宋錦和彩莨等系列環保面料,不僅綠色環保,而且質感極佳:如絲般柔軟,似棉般透氣,比麻更堅韌,比羽絨更輕更保暖。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平表示,一個有生命力的面料品牌,它不僅能夠汲取過去的文化源泉,從中獲得滋養;還能著眼當下,將生活的美學衍化為品牌內在的肌理;更重要的是,它還要放眼未來,以可持續發展,體現品牌對環境的友好,對社會的擔當。
浙江大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人頭攢動,主推的面料產品采用時尚性、創新性的成衣化展示,詮釋可持續理念。“我們一直致力于醋酸面料的開發和生產,產品依托嚴謹的原材料采購渠道、精細化的生產管理、標準化的質量管理和規范化的內部治理,實現專業的面料生產與供應。”該公司總經理邵靈彬介紹,“我們在企劃中加入了更多可持續時尚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客戶,滿足終端市場的多元需求。”
科技與創新緊密相連
走過碩果累累的30年,intertextile面輔料展已經成為一場彰顯創新的“科技盛宴”。
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將AI技術融入流行趨勢,在本屆展會上搭建了數字屏互動區,將趨勢色彩直接應用于AI模特,生成多樣化、個性化的秋冬服飾,讓產品效果直觀可視。“我們本次展會主推保暖紗全系列、C-Dry吸濕快干棉、包芯包纏紗等產品。”該公司展位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產品科技感滿滿。例如,吸濕快干棉產品就運用了華孚獨創的黑科技,經過改性棉纖維處理,能夠迅速吸收皮膚表面濕氣,解決了棉本身吸濕強但干得慢的困擾。
“這個就是可機洗真絲技術吧?它真的能實現不怕洗、不起皺嗎?”不少采購商在走進浙江凱喜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時對于可機洗真絲技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沒錯,我們凱喜雅利用獨有的絲蛋白多維空間技術對真絲面料進行處理與保護,就能實現強韌不可機洗的效果。”該公司副總經理黃然展示了展臺最前方一款“特殊”的睡衣。這件衣服的門襟兩側看上去色澤不同、質感不同,“看上去較新的這一面已經機洗過20次了,另一面只清洗過2次,但是明顯洗過更多次的這一面色澤更鮮亮,不發灰、不泛白、不起毛。因為這一面采用了凱喜雅自主研發的innosilk“黑科技”,做到了“50<2”的洗護率,既實現了真絲面料可機洗,而且機洗50次后的損傷小于普通面料清洗2次的效果。”
潛力與理念深度挖掘
走過風雨無阻的30年,intertextile面輔料展已成為集結全球紡織產業的國際“交流平臺”。
近年來,intertextile秋冬面輔料展“朋友圈”不斷擴大,持續釋放開放紅利,成為外國企業深挖中國廣闊市場潛力的重要平臺。據了解,本屆展會的國際展區匯聚了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800多家優秀企業,意大利Milano Unica展團、法國展區、日本展團、韓國展團等漂洋過海在此匯合,集中展示當地紡織特色和獨特工藝。蘭精、萊卡、曉星、索羅納等聯合展團帶來行業尖端技術和最新理念。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開幕式中指出,intertextile面輔料展集產業鏈優質資源之大成,是促進產業銜接、推動供需升級的重要引擎;展會匯聚紡織產業前沿創新、流行趨勢和最新理念,是引領風尚的重要平臺。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變,科技變革呼嘯而來,紡織行業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Intertextile面輔料展未來應有更大作為。”孫瑞哲建議,第一要溯源,突出展會特質,增強核心功能。深度挖掘平臺價值,守正創新,強化商貿連接屬性與能力。第二要開源,深化跨界合作,開啟破圈模式。把握全球融通、產業融合大勢,推動產業集成、數實融合、場景創新。第三要策源,強化創新引領,打造未來風口。聚焦新質新力,發展首發經濟,強化新理念與技術、新產品與模式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