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40℃+,杭州這條“街”卻早已集體“入秋”。最近,四季青服裝街區各大服裝批發市場都已開始了秋裝上新。有商戶訂單量暴漲80%,直呼停不下來、飯都來不及吃……而接下來這一周高溫天略有收斂,市場最忙的時候也到了,年輕店員們紛紛“沖業績”。
秋裝全面上新
有商戶訂單暴漲80%,忙到停不下來
8月9日,中國服裝第一街。佳寶原創設計師基地,經營戶陳素娟正忙著發貨。
今年7月5日,陳素娟家的夏裝就已經全部下檔,店里所有員工休息了二十多天,馬上備戰秋裝。
“喏,今年這幾個流行色,安哥拉紅、大地色、大象灰,都是秀場上的大熱門。很多二、三批客戶要求早點發,都催著補貨、補貨。”陳素娟說,自家店鋪7月28日開始秋裝上新,已經十多天了,“一開始每天1000件左右單量,今天已經出了1900多件。”
“我們是廠家源頭,基本上都比消費者要早兩個季節。要給下游客戶留足鋪貨時間呀,等大家穿秋裝的時候,我們冬裝也差不多上了。”陳素娟說。
檔口+倉庫,陳素娟家一共十幾個員工,每天從早上7點半到下午5點半都忙著打包,“實在忙不過來。這幾天基本要加班到晚上8點多。”陳素娟說,最近也辛苦了保安師傅們,市場下班了,但好多商戶還亮著燈,保安師傅也陪到最后幾家關門了才拉閘。
服裝市場里,不少檔口門前都疊著大包小包,即放即走。市場部經理曹正曉表示,市場里經營戶400戶,目前秋裝上新率達到100%,“7月中旬就已經有小型訂貨會了。下周整個市場基本上進入忙到停不下來的地步。”
一街之隔的中紡中心服裝城二樓,一家原創品牌女裝檔口,95后店長楠婷也和店員們忙著理貨。
這家檔口上新時間是7月30日,每天發貨量也穩定在1000多件,“今年秋裝反響特別好,(訂單)增長率達到80%左右。”
楠婷說,單量暴漲,原因可能在于今年自家產品風格有所調整。“去年的風格比較韓系,版型偏小。今年比較個性、小眾一點,款式上主打極簡、大氣。加上今年的面料有進口澳毛、萊賽爾天絲、精紡羊毛,有些二批、三批客戶比較喜歡。”
下午一點半,另一家原創女裝檔口的95后店長小劉在接待客戶。她剛點的外賣還來不及吃。檔口門前貼著招聘告示:招穿版、拍照模特,優秀銷售。
“最近我們穿版模特每天要穿200多套衣服,忙呀!當然我們最想要的是又能穿版拍照,又有銷售能力的姐妹。”小劉說。
小劉家的秋裝風格則主打黑、咖、灰色調,跟去年同期的亮色調區別明顯。版型上,今年也更追求包容性,不挑身材。最近秋裝出單量一天最多時達到3000件。
為什么風格會有這么大調整?在小劉看來這很正常,原創店鋪的設計風格本來就是常變常新的。
街區經營戶都強調原創
“大家互相給壓力,共同成長”
陸續逛了些檔口,最大感受就是經營戶們對原創設計的強調。
楠婷說,去年他們店剛入駐二樓時,整一層主打“韓系”“靜奢風”調性的就一兩家,很快到冬裝季,類似風格的檔口就增加了許多。
楠婷明顯感覺到競爭,大家無論是產品調性、店鋪風格,更新都很快,基本上都是春夏一個裝修、秋冬一個裝修,“說明生意都還不錯,因為掙到錢了嘛,就會主動去改變。大家互相給壓力,共同成長。”
這幾年,中國服裝第一街批發市場對原創的追求,從招商層面也看得出端倪。
比如中紡中心服裝城,總共700多家檔口營業,基本每家每戶都有專門的設計師。經營戶想要入駐,得有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有自家工廠;第二,有設計師團隊。
“有商戶想進駐,我們先登記信息,然后去實地考察工廠和設計團隊,再根據考察報告給予不同等級的評分,擇優錄取。”中紡中心服裝城管理部經理徐志強說,“這樣能夠從研發、生產角度保障市場的整體實力。”
整個街區,設計師總量達上萬人
原創設計層出不窮
中國服裝第一街每天接待著超過5萬人次的客商,是全國服裝行業的一大地標。
曾經,人們眼中這塊街區就是一個聚集各地服裝的批發銷售市場,很多人認為這里的檔口從別處廠家進貨,再批零賣給店鋪、散客。
你可能不知道,如今街區現有市場集聚的設計師總量,已達到上萬人。數以萬計的設計師在這里從事原創設計,讓街區擁有了層出不窮的原創品牌,成為時尚領域的執牛耳者。
今年6月中旬, 街區還掛牌成立了中國服裝第一街版權服務工作站,助力街區的時尚產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設計”、從原創設計到獨立品牌升級。工作站的版權數字備案服務2-3日即可完成并配套后續的法律咨詢、版權指引等服務,大大縮短了以往2個月左右的線下登記周期。
由于從事原創設計的服裝企業每個季度都會出很多新款,一旦某個款式成為“爆款”,被抄襲、山寨后都會對原作造成很大損失。“我們鼓勵商戶們原創的同時,也在普及版權意識,如果某個花色、logo、款式是你獨家的,那盡量通過咨詢版權工作站去注冊,這也是保障街區原創和品質的關鍵一環。”徐志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