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制造 正在崛起”,德國電視一臺近日稱,德國時裝協會正將生產從亞洲地區轉移到北非。
位于開羅東北部的克里斯蒂安·蘇萊曼紡織廠,原為埃及市場供應針織品,現擴展至德國等海外市場。德國在埃及的服裝生產歷史超過30年,自2021年起產量顯著增長,去年德國從埃及的服裝進口量上升了11%。代表德國時裝行業350家企業的德國時裝協會表示,成員企業不僅在埃及,也在突尼斯、摩洛哥等北非國家生產,因為更靠近歐洲市場。
協會發言人還提到,尤其在疫情期間,亞洲物流不確定性增加,促使公司選擇在更近的地點生產。北非至歐洲的海運路線短且成本低,與亞洲貨物繞道南非好望角相比更具優勢。盡管孟加拉國、越南和土耳其仍是德國紡織品主要供應國,但供應量已逐年減少。北非成為新產地,既因運輸便捷,也出于風險分散考慮。
北非紡織業的崛起得益于歐洲和美國的需求。正如埃及成衣出口委員會主席所說,埃及正在提升產能和培訓人才,讓紡織業成為該國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