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海寧家紡杯”2024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創意設計大賽“家紡創意畫稿組”和“整體軟裝設計組”全部評審工作在浙江省海寧市公證處的全程公證下圓滿結束。
經過評委們的層層遴選,“家紡創意畫稿組”最終從2520幅參賽作品中選出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評審團獎7名、優秀獎20名、入圍獎若干,數字藝術創意獎5名(AIGC賽道)。“整體軟裝設計組”最終誕生了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評審團獎5名、優秀獎20名、入圍獎若干,數字藝術創意獎5名(AIGC賽道)。
評選結果將于下周在中家紡官方網站公示。
今年大賽的主題是“新質之魅”,評委對大賽及家紡設計有怎樣的看法?對新增AIGC新賽道又有什么自己的見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個組別的評委都是怎么說的吧!(評審委員會委員按姓氏字母排序)
家紡創意畫稿組
劉立軍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學科帶頭人
從整體來看,參賽選手的基本素養較好、創新能力強,展現出了多元化的風格。時代變革期,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設計領域正迎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促使設計師們必須采用創新思維和方法,將人文和技術緊密結合。
大賽不僅是參賽者自我展示的機會,更是對其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尤其是理解力、創新力、表現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仍是“創意”二字。本屆海寧家紡杯是對當代設計師們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平衡新技術創新與人文藝術相融合,并且是對綜合創新設計、轉化運用能力的一次重要檢閱。
馬昀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高級家紡設計師
本屆參賽作品展現的設計題材和表現手法呈現多元化特點,融合了古代藝術、民俗、傳統紋樣以及非遺元素,還包含了現代科技、城市建筑、自然花卉等多種靈感來源。除了印花工藝,還借鑒了刺繡、拼布、剪紙等工藝表現形式,古學今用展現出獨特創意。
海寧家紡杯對院校紡織設計專業學科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歷屆獲獎作品成為了很好的教學資源。本屆AIGC賽道的增設也與我們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目前,我們已經引入AI技術用于教學實踐,教導學生與人工智能軟件對話的技巧,使用其幫助創作。未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進一步完善紡織設計教育,還需要各群體共同開發與推動。
沈沉
新疆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副院長、教授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
本屆參賽作品展現了學校、地域、文化的多樣性,不同地區獨有的文化符號與當下普遍的時尚傾向。一些青年設計師挑戰既往的題材和表現,試圖多元素雜糅多技藝手段實現對美好生活向往,展現了傳統文化當代化時尚化過程中創新性思維與時代表達。
在AIGC賽道中也看到了更新穎的表達,例如有一幅作品中打破了自然規律,實現朝霞與晚霞在同一場景下共存,營造出彩霞的視覺效果。新技術的出現有助于實現將美好事物集于一身的愿景,當下AI數字疊加的精確表現和組合構成,將逐步被知慧型創新迭代,語言精確表達、時空置換、主客觀互補、情感與場景聯想人類智慧引領AI技術。此外,我認為參賽選手的視野更寬廣、視角更獨特、視域更深刻。下屆大賽能夠出現跨領域共情、跨學科交叉、跨文明互鑒、跨產教融合的作品。
王楓銘
中共海寧市許村鎮黨委書記
協會專家、時尚評委因海寧家紡杯大賽而相聚許村,為本地時尚產業增添了無限活力與智慧,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大賽作為設計交流的重要平臺,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意潛能,更促進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為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每一屆大賽都是一次全新的啟程,本次賽事中,我看到眾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能夠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藝術佳作。我們堅信,當技術與藝術完美交融,定能為學生們打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為許村家紡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賦能。
張瑞春
高陽縣毛巾行業協會會長
河北省家用紡織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首次擔任海寧家紡杯評委,通過評審感受到了大賽作品整體水平很高,特別是創意組作品展現出的前瞻性思維,對行業趨勢具有引領作用。從自身視角出發,本次評選也令我受益匪淺,希望能夠帶著在此學到的創新理念反哺高陽,推動地方紡織行業發展。
好的創意需要充分利用市場將其推廣開來。我們應意識到產品研發中專利與版權保護及市場調研的重要性,通過專業賽事、院校、機構的保駕護航,促進產品更貼合國內外市場需求,加強中國家紡品牌的影響力和認知度。
朱家伶
疊石橋國際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評委有幸見證眾多卓越設計與創意作品,每件作品均閃耀設計師智慧與創新追求,彰顯中國特色與創新潮流。當前中國家紡設計已從模仿邁向創新,這是提升國際競爭力、樹立品牌自信的關鍵。對于參賽者,我有幾點建議:持續創新,讓作品充滿新鮮感;注重細節,精益求精;傾聽反饋,不斷完善。
大賽不僅為設計師提供了展示平臺,也促進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建議企業積極參與,借大賽之力推動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
周惠峰
海寧市布妍誠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
海寧市家紡協會副會長
在評審過程中,我主要注重作品的創新性、市場適應性、實用性和可行性這四大板塊。考量作品能否以獨特創意與新穎設計突破傳統,為市場注入新價值;評估作品是否契合市場需求與趨勢,確保商業環境中的競爭力與可行性;關注作品實際應用中能否有效滿足用戶需求;確保作品能順利實現生產與實施。
海寧家紡杯的持續開展,顯著提升當地家紡產業知名度,吸引多方關注,促進創新設計與產業升級。AIGC評選賽道激發了設計師對新技術探索,拓寬思路,培養跨領域人才,提升行業效率。
整體軟裝設計組
林振中
美國室內設計協會注冊專業室內設計師
清華大學環藝系客座教授
作為擁有三十年經驗的從業者,我認為學術知識與實際項目是不可分割的,應重視產學研深度融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例如市場國風盛行,如何傳承創新出受大眾歡迎的產品,就是一個值得開展的產學研合作命題。
藝術性與市場化之間并沒有矛盾,有創意更要有創“益”。以設計服務到生活美學構建的轉變,推動經濟形態升級,實現“美學經濟+體驗經濟”雙贏。希望看到更多設計師及企業以將中國優秀設計推廣至國際市場為己任,促進傳統工藝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高全球市場話語權。
劉曉萍
流行趨勢研究專家
北京市特聘外籍教授
北京服裝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歡愉、享樂主義是當今時代重要的情緒特征與情感訴求,體現在室內軟裝設計的趨勢主要聚焦于通過活潑療愈性的色彩營造歡樂享受的家居空間氛圍。本次大賽作品在兒童臥室的設計上突顯了這一趨勢。這反映了設計師們對當代社會情感氛圍的敏感捕捉。
作為今年賽事的亮點,主辦方首次增設了AI作品賽道,作為對藝術創作從傳統媒介到數字智能技術工具的轉型發展的回應。這是賽事活動中一個令人矚目、意義深遠的里程碑。展示了大賽立足現實、與時俱進、不斷推動創新的積極務實態度。
楊曉麗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產品藝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我作為首屆參賽者,如今榮任評委深感榮幸。目睹700余套軟裝佳作,新銳設計緊跟市場,從風格單一邁向空間人文探索,強調綠色生態。評審重實操與創新,尤愛中式美學融入現代空間,傳統圖案新演繹,注重整體軟裝效果。
作為教師,組織學生參賽促進行業接觸,深化“崗課賽證創”融合教育,融合企業新技術,政行企校共育人才。展望未來,愿大賽成為設計師搖籃,培育創新人才,共促行業繁榮。
張衛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一級美術師、博士生導師
本次大賽呈現出鮮明的特點,青年創作者的參與度大幅提升,投稿數量創近年新高,尤其在攝影和軟裝設計領域。作品中充滿了創新思維和開闊的視角,聚焦綠色環保、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等主題,展現出強烈的時尚與時代感。
大賽對高校教學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鼓勵學生依據市場需求進行設計,展現了當代高校教育的成果。在軟裝設計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未來教學應更注重空間理解與設計理念的整合,以增強作品的整體效果。
趙君會
紹興市柯橋區中國輕紡城窗簾布藝協會會長
浙江螢火蟲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本次評選主辦方強調了創意、創新的重要性以及作品的文化融合度和實用性。我本人也十分關注作品中對于新中式風格的體現,以及能否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消費需求相結合。
本屆賽事對于人工智能的關注,未來數字科技將在推動藝術和設計行業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提高產品創新性和設計效率方面,引入人工智能不僅可以降低企業成本,還能提升設計質量,預示著設計領域即將迎來一場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