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傳統發達國家,人口眾多,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紡織品的重要出口國。外貿出口與匯率息息相關,但近兩年,日本的匯率市場出現了極大的波動。
6月26日消息,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在26日的外匯市場上,日元匯率驟降,直接跌破160關口,甚至一度跌至1美元兌160.65日元。刷新1986年12月以來最低紀錄,跌至38年最低。
日元匯率暴跌
今年以來,二十國集團(G20)不少國家的貨幣對美元匯率繼續全面下跌,其中日元下跌約9%,跌幅幾乎與土耳其里拉相當。作為國際避險貨幣之一,日元跌勢引人關注。
據了解,本輪日元貶值實際始于2022年初。在新冠疫情期間進行了史無前例貨幣“大放水”的美聯儲,在2022年“急轉彎”開始激進加息以應對持續上升的通貨膨脹,給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外溢效應,多種非美貨幣大幅貶值,許多國家央行被迫進行“伴隨式”加息,但一向與美國亦步亦趨的日本央行卻受制于國內通縮形勢而堅持負利率政策。
隨著日元和美元的息差迅速擴大,日元匯率一路暴跌:從彼時的1美元兌115日元左右,短短幾個月就跌至將近152,期間跌幅超過30%。日本政府被迫3次下場干預,以賣出美元買入日元的方式拉升日元匯率。
美國將日本列入匯率操縱監測名單
當地時間6月20日,美國財政部發布《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宏觀經濟和外匯政策半年度報告》。該報告顯示,在截至2023年12月的四個季度中,沒有任何美國主要貿易伙伴操縱匯率。不過,日本重新被列入了匯率操縱監測名單。
據悉,美國財政部依據2015年的一項法案,以三個具體標準來評估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的宏觀經濟和匯率政策:
一是該經濟體與美國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
二是該經濟體全球經常賬戶盈余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3%;
三是該經濟體持續單邊干預匯率市場,持續凈外幣購買量超過該國GDP的2%。
任何滿足上述三項標準的國家,都會被美方歸類為需要“加強分析”的經濟體之列,相當于被視為匯率操縱國。經過美國政府的審議,被認為存在匯率操縱的國家可能面臨各種制裁。
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美國財政部報告稱,沒有任何主要貿易伙伴滿足上述三個標準,即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被標記為“匯率操縱國”。
報告指出,日本符合兩項標準(經常賬戶實質性盈余和雙邊貿易順差),被加入匯率操縱監測名單中。此前,日本在美國財政部2023年11月發布的報告中僅滿足一項標準,即雙邊貿易順差,因而并未被列入此名單中。但在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的報告中,日本都滿足以上兩項標準,位列監測名單中。
人民幣匯率突破7.3
在日元匯率下跌的同時,人民幣匯率同樣也在下跌,但下跌幅度不如日元。
截至6月26日19時,離岸人民幣匯率報7.3014,最低至7.3019,正式到達7.3關口。最近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屢創新低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同時,在岸人民幣現報7.2665,最低至7.2671。
在美國強勁就業數據令美聯儲降息步伐進一步放緩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跌至年內低點。據多個海外投資機構分析,這一次人民幣貶值,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美元指數上行等因素有關。
日元從元旦至今,是從140.8,貶值到現在160.35,貶值幅度是達到12.2%;
而人民幣今年從元旦至今,是從7.09,貶值到現在7.3,貶值幅度是2.87%,這基本是只有日元貶值幅度的零頭。
而且,人民幣匯率相比去年7.368的極值,還有2022年7.374的極值,都還有一段距離。
而日元是早早就跌破了2022年的151.94的極值。
所以,我們把日元匯率和人民幣匯率疊加一起看,就可以看出二者明顯的分化走勢。
所以,看人民幣兌換日元的匯率,已經升值到1人民幣兌換22日元,而2020年1人民幣還只能兌換15日元。
過去這4年時間,人民幣相比日元升值了47%,相較日元,人民幣匯率仍能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