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江蘇工院”)與通州灣紡織產業園產教對接活動近日在江蘇南通通州灣舉辦,活動由江蘇省先進紡織工程技術中心承辦,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印染、家紡專委會協辦。
南通市工信局四級調研員陳宇榮、消費品處處長張姜,通州灣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石星愷,江蘇工院黨委副書記鄧海龍等出席活動,來自通州灣20多家紡織印染企業、江蘇工院師生共150人參會。會上,江蘇工院與通州灣紡織產業園分別就“產學研合作”和“畢業生就業”簽訂合作協議,并為“產學研合作基地”和“畢業生就業基地”進行揭牌儀式。
鄧海龍表示,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作為南通高端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一直以來都與江蘇工院緊密合作。產學研合作基地和學生就業基地的建立,是雙方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將進一步加強政、校、企的合作與交流,為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在新技術推廣環節,江蘇省先進紡織工程技術中心研究員、蘇州大學教授龍家杰團隊推廣了組合酶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新技術,開發新型染料、新型助劑、新型工藝、新型裝備,不僅縮短工藝流程,適應多品種,而且做到零耗水、零污染、零排放,具有顯著的生態、環保特色。
江蘇工院產業教授、科德寶寶翎襯布(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通過本企業高效短流程污水處理、定型機熱量回收、高效能冷卻水儲能、光伏發電、熱泵技術、蒸汽、熱水梯級利用六大方面節能降耗綜合利用實踐,達到年節約成本600萬元,減排CO2約2400噸的效果,為印染企業節能低碳發展作出了示范。
江蘇工院博士孔雀通過荷葉表面結構與性能研究,采用低溫染色法、呼吸圖案法、納米涂層法等多種方法,對抗菌自清潔型家紡面料的防水透濕性能研究技術,開發出具有具有高效、安全、廣譜抗病原微生物粘附以及自清潔的舒適型家紡面料。
作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而誕生的新興園區,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規劃面積11.55平方公里,是落實南通紡織產業補鏈、強鏈戰略的重要成果,也是南通最具識別度、標志性的支柱產業園區,秉承“現代、綠色、智慧、精致”發展理念,致力于打造以高端面料處理為核心的家用及產業用紡織品產業園。
江蘇工院是全國紡織服裝高等職業院校的排頭兵,也是國家雙高院校建設單位。多年來,江蘇工院一直推進教育與產業園區、企業間合作,共建省級協同創新平臺——江蘇省先進紡織工程技術中心,積極探索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創新,加強政校企科技前沿領域、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助力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江蘇紡織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2023年,江蘇工院高端紡織教學團隊獲得全國高校黃大年教學團隊稱號,并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擁有授權發明專利385件,推廣紡織新技術82項,有7項技術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