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買且珍惜。”
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許多時尚博主對外資快時尚品牌宣布在中國關閉虧損店鋪如此回應。
2024年3月,日本時尚品牌優(yōu)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首席財務官岡崎健宣布,將調整主力品牌優(yōu)衣庫在中國市場的開店策略,關閉不盈利門店,提升店鋪盈利能力,鞏固其在中國市場的基礎。來自西班牙的時尚品牌ZARA雖然否認“將逐步撤出中國市場”的傳聞,但其最新財報也顯示,該品牌中國門店數目大大減少。
而一些之前小眾的外資服飾品牌例如Arc‘teryx(始祖鳥)、lululemon(露露樂蒙)、Salomon(薩洛蒙)、Ralph Lauren(拉夫勞倫)等迅速搶占中國市場,成為許多中產消費者的新選擇。
過去20年間,一批外資快時尚品牌憑借款式多、緊跟潮流、更新?lián)Q代快等優(yōu)勢,快速搶占中國市場。目前,一場大洗牌已經開始,在新老交替過程中,誰會成為贏家?中國本土品牌有沒有機會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
外資快時尚品牌風光不再
4月11日,優(yōu)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6288.HK)發(fā)布2024財年上半年(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業(yè)績報告。報告顯示,優(yōu)衣庫在大中華區(qū)(包括中國大陸和港臺)的收益增長12.3%至360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0億元),但大陸市場毛利和凈利均出現下滑。
迅銷集團首席財務官岡崎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主要是門店的盈利能力不足,且相當多的門店不具備品牌力,將調整優(yōu)衣庫在中國市場的開店戰(zhàn)略暨關閉中國市場的虧損店鋪,并在優(yōu)質地段開設新店。
不僅僅是優(yōu)衣庫,和它相同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如西班牙品牌ZARA、美國品牌GAP、瑞典品牌H&M等,近兩年在中國大城市也關停了多家門店。
ZARA、GAP、H&M 號稱“快時尚(Fast Fashion)三姐妹”,一般圍繞當季時裝周的最新設計,以低廉的生產成本加工制作,并快速進入商店銷售,讓顧客迅速感受到最新國際時尚趨勢。
但是,隨著中國市場成熟度提高、消費者對個性化的追求加強,這些喜歡復古、輕奢、鹽系、森系、新中式的年輕人,在各自的“小圈子”里玩得不亦樂乎,以快著稱卻缺乏個性的快時尚開始跟不上節(jié)奏。
“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快時尚品牌依靠豪華店面和大量廣告所支撐的品牌形象坍塌。消費者認識到快時尚品牌并不是高端品牌,且不具備產品和服務優(yōu)勢,自然會拋棄它們。二是在傳統(tǒng)門店零售受到沖擊的情況下,快時尚品牌依靠大量開店獲得增長的狀態(tài)變得很被動。優(yōu)勢變劣勢,快時尚風光不再。”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表示。
“但是,2018年后,隨著中國經濟文化進一步發(fā)展,蓬勃興起的漢文化向服裝領域融合,朝氣蓬勃的運動文化向穿戴領域滲透。新一代消費者不再單純追求新潮,消費習慣從以快時尚為‘標本’的青年服裝范式悄悄向漢式服裝、舒適百搭的休閑運動服裝方向轉變。國外快時尚企業(yè)的文化和品牌基因以及時尚搭配方向逐步喪失了主導能力,多種消費要素疊加導致國外快時尚從2018年后逐漸被中國消費者淡忘,甚至淡出中國市場。”路勝貞說。
中產品牌崛起靠什么?
當一些品牌開始淡出時,另外的品牌有了機會。
快時尚品牌下行,讓始祖鳥、露露樂蒙等一些原來專注運動領域的品牌看到了新機會,它們在設計上做了改良,拓寬了服裝應用場景,收獲了一批中產消費者。近年來,在服裝行業(yè)流行著“三寶”說法,那就是男性消費者偏愛始祖鳥、薩洛蒙、迪桑特,女性消費者喜愛露露樂蒙、拉夫勞倫等“低調、老錢風”的品牌。
以拉夫勞倫為例,從2016財年開始,拉夫勞倫在老家美國的生意就遇到了瓶頸,全球營收規(guī)模漸漸萎縮,但在亞洲市場卻悄悄發(fā)力。2019財年到2023財年,其亞洲市場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從16.6%增長到22.2%。
根據拉夫勞倫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得益于美國消費者在假日期間對羊絨衫、大衣以及禮服的強勁需求以及中國市場的強勁反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至19.34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增長5%)。所有地區(qū)均超出預期,其中亞洲地區(qū)增幅最大(+16%),中國市場同比增長30%以上,較上一季度20%的增速進一步提速。其全球CEO也多次公開表示,感謝中國市場對公司的營收貢獻。
路勝貞說,包括上述品牌在內,獲得中產消費者青睞的品牌,更加用心地服務本土消費者,產品質量較好,設計尋求貼合本土特色,比較符合追求低調務實效果的中年消費者需求。
“這也是消費升級的一個表現,是消費者由利他消費轉變到利己消費的一個表現。這些品牌不僅抓住了機會,也填補了中國高端品牌整體發(fā)展較弱所造成的市場空缺。”周婷表示。
那么,未來中國本土服裝品牌有沒有可能脫穎而出?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這些外資品牌之所以被稱為中產‘三寶’,依賴的不是獨特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品牌能力,而是渠道能力和產品力。但是,中國本土品牌也大有機會,國產快時尚、漢服、休閑運動服飾企業(yè)都在發(fā)力。國外快時尚不再是唯一,也不再是必須。目前來看,本土品牌無論是產品力上還是價格力,都具備替代這些外資品牌的能力。”路勝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