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山東、湖北等地部分棉紡織企業反饋,進入3月份,棉紗、坯布、面料及服裝等新增訂單不足越來越明顯,除40S、60S紗的詢價/成交仍差強人意外,氣流紡紗、C21S及以下支數環錠紡紗出貨較春節前后清淡很多,一些廣東、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區針織企業/梭織企業開機率呈現觸頂甚至逐漸回落跡象,部分春節后簽訂的棉紗線訂單后期執行或遭遇變數。
湖北某中型紡企表示,目前內地紡企除差異化品種、精梳高支紗、賽絡緊密紡等還有一些訂單、利潤外,C32及以下支數棉紗“內卷”得非常嚴重,接單、生產的熱情比較低,一方面相較新疆紡企,內地廠家在設備、政策、成本、資源等各方面均處于弱勢,氣流紡紗、中低支棉紗幾乎沒有競爭力;另一方面近期CF2405合約盤面價格持續在16000元/噸關口上下波動,但2月下旬以來棉紗價格已先于棉花回調,紡企不僅40S以下棉紗虧損面再次擴大,而且棉紗線累庫率持續攀高。
從調查來看,2023年12月份以來棉紡織品服裝出口、內需等需求前置特征非常明顯,提前透支了2024年“金三銀四”的消費行情,使目前“高預期,弱現實”再度演繹,主要表現為下游客戶雖然春節前簽單(含織布廠、棉紗貿易商等),但節后并不急于履約提貨,而是邊觀望邊生產,開機率恢復表現為前快后慢直至滯漲,很大一部分紗廠目前大多仍以生產年前訂單為主。而隨著紅海美國、歐盟等各國組織護航,中歐班列全部爆滿,已經排隊到2024年中且運費大幅上漲及東南亞/南亞各國紡服企業接單、排單恢復,歐洲、美國等出口溯源訂單再次向外轉移,紡企信心呈現逐漸回落,棉紗生產、棉花等原料采購越來越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