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可持續未來材料峰會”于中國國際紡織面輔料(春夏季)博覽會上成功舉辦,并發布《時尚的科學幻想:可持續未來材料》預覽版。本次峰會吸引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分享并深入探討未來可持續材料的前沿技術、創新實踐和行業發展趨勢,為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及政府代表提供了共同交流學習的平臺。
峰會邀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首席科學家俞建勇發表致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蘭精集團執行副總裁Florian Heubrandner,伊士曼(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紡織事業部亞太商務總監魯曉朝,以及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王華平教授等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了他們對于可持續未來材料領域的前沿觀點。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主持,專題討論環節涵蓋了從材料研發到生產應用,從環保標準建設到消費者認知等多個方面,為參與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紡織行業可持續材料視野。
李陵申在開場致辭中提到,“未來可持續材料的探索和展望”不僅是行業的必答題,也是企業的搶答題。
俞建勇院士深入淺出地解析了可持續材料的趨勢和理解思路,同時強調未來材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形成多鏈路耦合的模式融合創新,形成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共同邁向紡織產業新的篇章。
閻巖發布了《時尚的科學幻想:可持續未來材料》預覽版。報告指出,未來將迎來一場令人振奮的材料革新。借助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學和數智AI技術等尖端科技,我們將培育出滿足人類需求的嶄新材質,揭示其前所未有的多樣功能。相較于當前盲目開采石油和煤炭、濫用石化產品以及傳統的農業養殖方式獲取皮革和肉類,我們將更加負責地管理和利用地球的寶貴資源。
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和保障未來生命延續的同時,我們將積極尋找并開發新資源,通過先進技術和循環方法實現資源的再生。借助數字化手段,我們將加速發現新生產材料和工具的過程,改善整個產品的設計、開發、制造和服務過程,并通過數字化手段連接企業內外環境,實現資源的更有效利用。
我們將賦予大自然更多的決策權,通過科技賦能自然,催生更多新的生命形式,激發多樣化材料效用,重建自然再生的循環系統。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場材料革命,這一刻已經到來。
Florian Heubrandner發表了《邁向美好未來》的主題演講,分享了蘭精集團的可持續核心市場,對未來可持續市場發展前景的展望,并介紹了蘭精集團的新版科學碳目標,以及為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在中國及全球市場的投資與成果,分析了企業如何在發展中不斷進行可持續材料和可持續制造的探索。
魯曉朝發表了主題為《未來材料創新》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面對紡織行業的巨大挑戰,伊士曼在綠色生產、低碳減排方面的成功經驗,并提出在全循環模式下,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攝取,推動循環材料的研發和使用已成為重要議題。可持續的材料需美觀舒適,同時在生命周期內降低環境影響。在生產、使用和處置過程中需考慮資源利用、節能減排和環境影響。
王華平教授分享了《低碳纖維與可持續發展思考》的主題演講,從低碳纖維內涵、低碳纖維制造、低碳纖維發展三個方面分享了前沿研究進展,并對纖維材料更環保、可持續的廢棄處理方式進行了探討,以及如何從價值鏈提升低碳制造。
在嘉賓討論環節,來自蘭精集團全球紡織技術市場發展部總監莫維彪、伊士曼集團亞太地區可持續發展經理馬磊、迪卡儂中國可持續發展變革負責人夏艷宏、北京服裝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關曉宇以及WGSN消費趨勢總監蔡君珊,針對閻巖副會長提出的可持續未來材料報告,分享了各自的反饋觀點。
關于下一步相關利益方的行動,夏艷宏認為消費端需要進一步擴大影響力,以影響更多的消費者,并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關曉宇教授則表示,行業協會應該制定透明、開放的綠色材料標準。
本次峰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促進了全球紡織服裝行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動行業向綠色、可持續的未來發展。與會者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峰會,他們不僅了解到行業前沿的可持續發展趨勢和動態,也深入了解了關于可持續發展材料的最新研究和實踐成果。與會者一致認識到,實現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和持續創新。峰會的舉辦為行業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