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90%的紡織企業已經復工復產,并且多數企業都已經迎來“開門紅”訂單。織造市場一片紅火忙碌,可聚酯化纖市場卻表現出異常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春節假期, 國際油價漲多跌少,成本端支撐下,滌綸長絲節后市場商談重心同步上揚。隨后下游織造市場復工復產,并且接到年后首單。本以為隨著企業的復產,以及國際原油的助推,滌綸長絲市場也將迎來“開門紅”。但事與愿違,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據綢都網數據監測,2月19日以來,滌綸長絲平均產銷僅在25%,每天產銷僅在2-3成徘徊。
接下來我們就具體分析滌綸長絲產銷冷清的具體原因。滌綸長絲作為一種重要的紡織原料,其產銷情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織造企業節前已備原料
首先,市場需求的波動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滌綸長絲作為紡織行業的重要原料,其市場需求肯定是影響產銷最重要因素。但實際上,目前的織造企業需求并不多。剛復工雖然已經接到新單或者有訂單在做,但這些訂單生產所需要的原料布老板早就在年前已經購買好。
據綢都網調研,超過6成的紡企表示他們已經在節前囤了一部分的原料,短期內沒有繼續購買滌絲的需求。通過數據顯示,大部分織造企業都有在春節放假前囤原料的習慣。一方面,根據布老板多年經驗,春節后滌絲必然漲價,因此年前值得囤一波原料;另一方面,春節后銷售、物流等環節也需要逐漸恢復,以防一些急單不能第一時間拿到原料生產,因此也會提前備貨。
坯布庫存仍偏多,下單即有貨
其次,布老板開工后接到的訂單實際上需要聚酯原料的數量并不多,一些常規的品種工廠都有現坯,而需要定織的訂單本身單量并不大,即使現在購買原料,對滌絲的整體產銷來說是微乎其微的。換句話說,市場依然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新單下達,未必需要織造企業現織,坯布市場的庫存數量足夠供應。
織造企業開工偏低
再次,元宵節還未至,許多外來務工者并沒有回到崗位,織造企業也未真正全面恢復生產。加上每年春節后都會面臨一波人員變動的情況,目前的工廠以招聘、人員調整為主。因此織造市場的整體開機率偏低運行,據調研,僅在4成左右。下游開機率尚未明顯提升,海外訂單平平,下游用戶入市積極性不高,觀望為主,導致滌綸長絲市場交投稀疏。
接單情況分化,仍有企業等單來
最后,從整體市場的接單情況看,企業所接訂單數量尚可,但并不是大面積迎來“訂單潮”。仍有部分企業表示開工后還未接到訂單,處在“等一個大單”的狀態中。目前,國際貿易依然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貿易政策、匯率波動等影響,海外的需求也仍然沒有徹底回歸到疫情前。內銷方面,近兩年勢頭較好,但競爭異常激烈,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異常艱難。今年市場雖然迎來了“開門紅”,但許多企業仍然觀望為主,不敢貿然生產。
綜上所述,滌綸長絲產銷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節后滌綸長絲廠商拉漲意愿強烈,無奈成本支撐有限,終端需求尚無明顯好轉的跡象。如若要改善這一現象,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如調整生產策略、優化成本控制、拓展銷售渠道等,以促進滌綸長絲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