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區與上海石化股份公司近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3個方面9條具體舉措,攜手將雙方戰略合作推向縱深。
近年來,金山區與上海石化的合作碩果累累。2019年起,金山區和上海石化就攜手積極布局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同年5月,雙方共同參與建設碳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研究院,積極構建“現代化工產業生態鏈”。目前,碳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研究院已形成各類知識產權50多項,孵化落地項目20多個,儲備項目20多個。
今年,雙方合作的重磅項目將陸續開花結果。其中,上海石化“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將全部建成投產,達到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大絲束碳纖維產能。項目也將推動碳谷綠灣產業園與上海石化深度聯動發展,進一步鍛造金山碳纖維產業的長板,打破國際碳纖維技術壁壘,滿足國家各個領域的需求。據悉,碳纖維行業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于4.8萬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大絲束碳纖維被稱為“新材料之王”“黑黃金”,應用在風能、太陽能、高鐵動車、飛機部件等行業。
同時,金山區與上海石化聯動發展的重大合作項目——金山巴陵新材料年產25萬噸熱塑性彈性體項目,將于今年10月整體竣工。熱塑性彈性體,是介于橡膠與樹脂之間的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雙重優點,被譽為“橡膠黃金”。該項目計劃投資32.7億元,今后其產品將替代進口,廣泛應用于工程塑料、電子消費產品、醫療耗材、5G通信光纜等領域。
展望未來,雙方合作還將結出更多碩果。根據當天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良好的合作基礎上,搶抓機遇、同向發力,在新纖維、新能源、協同創新、產業協作和空間布局等方面實現合作共贏。
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雙方將按照“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好水平、最為安全”的原則,對標國際一流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及先進設備,推動實施上海石化全面技術改造和提質升級,加大對現有煉化項目和裝置的更新改造、升級減排、結構優化,淘汰落后生產線,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全力打造“精細、綠色、高技術、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現代化工產業。
共同推動轉型升級發展,在碳纖維產業發展方面,雙方將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積極爭取中國石化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金落地,支持建設碳纖維材料應用大科學裝置,加快推進上海石化先進材料研究院和新材料科創園規劃建設,加強與上海碳纖維復合材料創新研究院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優化研究院之間的聯動發展機制。支持上海石化持續開發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品,率先在國內實現“大絲束+小絲束”“高性能+通用級”碳纖維產品譜系全覆蓋,積極布局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民用航空、軌道交通、土木工程、輸電工程、新能源及“雙碳”等領域的應用,適時引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芳綸等高端纖維材料產業,合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纖維之都”。
在氫能產業發展方面,雙方將共同推動落實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對金山區空間布局的要求,合力打造金山區氫源供應與新材料產業基地。充分發揮中國石化氫能產業先發布局及上海石化工業副產氫優勢,積極融入中國石化“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營銷網絡,建設金山地區風光電氫一體化能源供應基地。在化工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方面,雙方將共同積極爭取中國石化支持,推動石化行業服務業增量項目在金山區落地落戶、存量項目優先向金山區轉移,加快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高端研發、檢驗檢測、供應鏈管理等龍頭企業和平臺集聚,積極引進打造業內具有權威性的國際化工產品交易平臺或子平臺,打造服務上海和長三角、輻射全國、面向國際的現代服務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