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過年越來越近,熱電廠已經停汽,織造企業(yè)陸續(xù)關門,除了部分企業(yè)還在收款,一年的行情基本走到尾聲。今年年底的行情,與過去幾年不太一樣,起了一番漣漪,這樣的行情,或許也讓聚酯工廠起了一些別樣的心思。
突如其來的訂單
12月末1月初,或許是因為“紅海危機”導致外貿客戶提前下單,或許是因為九十月份訂單推后下達,紡織市場突然迎來一波訂單潮,2023年末比過去幾年年底都要忙碌很多,染廠也爆倉了,很多織造企業(yè)因為工人回家過年了也招起了臨時工。
訂單來了,不少訂單沒法在年內交貨,就有一些織造企業(yè)根據訂單備起了原料,同時因為原油漲價,部分聚酯工廠采取了惜售的策略,導致原料也跟漲了,也引起了一部分企業(yè)跟風備絲。
挺價意愿強烈
對聚酯工廠而言,織造企業(yè)提前買絲對他們而言好處巨大,畢竟把滌綸長絲庫存轉移到了下游,省得開年以后因為庫存太高還要打折銷售。
只不過因為過去兩年滌絲價格在年后表現(xiàn)不太給力,和現(xiàn)在的大A一樣,紡織市場的信心不足。年底來了一波訂單,有一部分織造企業(yè)重新囤起了原料,哪怕只有一部分,還是很好地降低了聚酯工廠的庫存。
開年以后如果滌絲價格再跌,再打擊一波信心,未來愿意提前囤絲的織造企業(yè)就更少了,大家都隨買隨用,不愿意囤絲,聚酯工廠就要遭受巨大的庫存壓力。
為了挺價,這次聚酯工廠在低庫存的基礎上,依舊加大了裝置檢修力度。據統(tǒng)計,2024年1月滌綸長絲檢修規(guī)模超300余萬噸,同比增長112.5%,較2022年同比增長39.6%。
如此大的檢修力度,基本可以保證在新年開工以后依舊能夠維持較低庫存。
庫存低了,價格也能漲了,現(xiàn)金流也能修復了。而且相對其他時間漲價,年末年初因為織廠主要精力在別的地方,對原料價格的上漲反應就沒這么大。
原料漲價難
不過這兩年,聚酯工廠不是不想漲價,但最后總是落得一地雞毛。說到底,現(xiàn)在滌絲產能雖然比過去都要集中,大廠對價格的話語權也很強,但是真漲價也要考慮下游的接受程度。
現(xiàn)在的紡織市場是,邊內卷,邊擴張,東部沿海的織造產能不僅在往中西部轉移,自家的老機器也在“鳥槍換炮”,甚至還出現(xiàn)了織機搶購潮。最后的結果是不僅織機的數量增長了,單臺織機的平均生產效率也增長了,坯布產能雙倍提升。
產能這么多,市場消化不了,大部分產品想賣出去就只能薄利多銷,市場越來越卷,利潤越來越低,到最后不少布連保本都難。
根據二八定律,生產大眾產品的紡企永遠占多數,他們對原料漲價的耐受程度極低。原料敢多漲,他們核算一下成本之后是真的敢“開擺”的。
因此雖然聚酯工廠挺價的意愿強烈,原料最近這段時間也在走高,但漲價的幅度或許會不如預期。漲太多了,大家就買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