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春節越發臨近,但紡織服裝行業的突發性新聞卻是讓人應接不暇,諸如原油暴漲、運費上調、老賴跑路等等,個個堪稱重磅。
在眾多新聞中,《某知名服裝品牌宣布全球性裁員》這條消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
重重壓力之下,裁員潮席卷海外
近日,創建于1853年,總部位于美國舊金山的牛仔服飾品牌——李維斯公司(Levi Strauss)宣布由于全球范圍內銷售疲軟,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公司將于2024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0%至15%,這也是該公司一項為期兩年的重組計劃的一部分。目前李維斯全球員工總數在2萬人左右,其中公司總部員工約5000人,裁員人數將達到2000 - 3000人,預計重組計劃將為2024財年節省1億美元的成本。
事實上,早在2023年,裁員浪潮就席卷了海外紡織服裝行業。據印尼工人工會聯合會稱,由于進口產品的入侵,國內產業受到嚴重損害。2023年,印尼紡織服裝行業約有1.2萬名工人失業(該數據僅包括KSPN成員的工人)。
另一位消息人士稱,2023年12月,當地一家大型紡織企業一次解雇了數千名工人。
除了印尼,土耳其也未能幸免。據有關人士透露,新稅正在擠壓土耳其紡織服裝行業,進口成本上升相當于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競爭對手,因此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據了解,土耳其紡織服裝行業此前已裁員17萬人,預計到2023年底裁員人數將達到20萬人。
可以看出,在全球市場需求放緩的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壓力重重,甚至一些知名企業的銷售和利潤都不如預期的理想,甚至一些企業的員工成本已經超過了業務增長的速度。為了更好地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出現了“裁員潮”。
回鄉就業成共識,節后用工堪憂
當國外擔心“裁員潮”時,國內紡織企業更擔心的是“返鄉潮”。
1月26日,春運大幕正式拉開。在這40天的春運大潮中,工作流程是極其重要的一環。面對接二連三的員工返鄉,企業管理者不禁擔心新年過后重返工作崗位的情況,唯恐工人“一去不復返”。
近年來,隨著產能轉移的不斷加快,中西部地區涌現出一批“年輕”的紡織產業集群,而這些新集群恰好位于勞動力輸出的重點省份。主動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造了機會和條件。
往年,假期一結束,全國各地就會準時上演一系列的“搶人大戰”,一些工人會因為工資體面、工作時間自由、便于家人照顧等因素選擇就近工作,導致年后返回原企業時勞動力流失。更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現象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眾所周知,技術工人和技術人才是企業的“寶藏”。一旦“回家”另攀高枝”,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因此,
為了盡可能保證員工的返工率,春節假期的通知中往往會注明,準時返工會有開門紅等獎勵。
一般來說,由于一些訂單無法在新年前按時完成,紡織行業在新年開年后將會經歷一個極其繁忙的時期。這時,一些企業用工荒的問題就會變得特別突出,返工量可能遠低于用工需求,這使得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很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