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宏觀:多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3年12月全球制造業PMI為48%,與上月持平,連續15個月運行在50%以下。2023年,全球制造業PMI均值為48.5%,較2022年下降3.3個百分點,全年各月均運行在50%以下,全球經濟增長勢頭較2022年有所放緩。分區域看,2023年,亞洲制造業PMI均值為50.7%,位于榮枯線上,顯示出較強的增長韌性;非洲、美洲和歐洲制造業PMI均值分別為48.8%、47.5%和46.3%,均位于榮枯線下,在地緣政治沖突和持續加息的影響下,國際大部分地區制造業持續弱勢。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從2023年的2.7%放緩至2024年的2.4%。同時報告表示,2024年通貨膨脹呈下降趨勢,但勞動力市場復蘇仍不均衡。預計全球通脹率將進一步下降,估計從2023年的5.7%降至2024年的3.9%。許多國家的物價壓力仍然較大,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升級,有可能導致通脹再次上升。
國內宏觀:國內經濟持續向好回升,需求仍顯不足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提出要求,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23年12月中國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小幅下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2月,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3%,2023年全年,PPI同比下降3.0%。,2023年1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3%,環比上漲0.1%,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漲0.2%。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四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9%,比上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比上季度上升0.3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1%,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4%。
棉紡織業承壓前行,主要經濟指標邊際改善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四季度規模以上紡織業產能利用率為76.2%,與上年同期持平。2023年1-12月,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增長12.9%,內需提供有力支撐。
據海關數據,12月當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52.7億美元,同比增長2.6%(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4.3%),繼2023年4月之后重新恢復單月正增長,呈現明顯邊際改善。其中,紡織品出口112.1億美元,同比增長3.5%(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5.2%);服裝出口140.7億美元,同比增長1.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3.5%)。202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936.4億美元,同比下降8.1%(以人民幣計同比減少2.9%)。
2023年1-12月,與整個工業、制造業及紡織業相比,棉紡紗和棉織造的營收同比降幅更大,分別降低了6.6%和3.6%。由于低基數效應,棉紡紗和棉織造利潤總額同比回升明顯,但營收利潤率處于較低水平,棉紡紗和棉織造營收利潤率分別僅為2.46%和3.75%,虧損面仍然較大,分別為24.0%和18.5%。12月末,棉紡紗和棉織造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1%和54.3%,處于相對合理水平,棉紡紗和棉織造的產成品庫存周轉天數分別為34.9天和39.8天,銷售和庫存壓力處于高位。
花紗價差縮小,盈利空間壓縮
2023年12月,據TTEB跟蹤數據,標準級棉花均價為15872元/噸,環比下降445元/噸,代表性紗線品種32英支純棉紗均價為21880元/噸,環比下降760元/噸,花紗平均差價進一步縮小至6007元/噸,棉紡織企業即期利潤空間持續壓縮。2023年12月,受年底下游備貨等利好帶動,棉紡織企業設備利用率及產銷形勢有所好轉,但即期利潤未見明顯改觀。
營收降幅逐步收窄,利潤由負轉正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規模以上棉紡紗和棉織造的營業收入同比分別降低了6.63%和3.56%,月度累計降幅在逐步收窄。由于低基數效應,棉紡紗和棉織造的利潤總額同比漲幅較大。棉紡紗和棉織造營收利潤率分別為2.46%和3.75%,低于規模以上紡織行業、制造業和工業。
虧損面逐步降低,但仍處高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規模以上棉紡織行業虧損面在2023年1季度即處于高位,棉紡織和棉織造行業虧損面均在30%以上。此后虧損面逐步收窄,至2023年12月,棉紡紗和棉織造全年累計虧損面分別為23.97%和18.48%,覆蓋面較大。
海外弱需求拖累外貿,內需支撐作用明顯
海外主要經濟體持續高通脹,與食品和能源等生活物資相比,紡織品服裝剛性需求弱。我國棉紡織外貿依存度高,海外的弱需求拖累棉紡織出口交貨值全年偏弱勢。2023年我國棉紡紗和棉織造的出口交貨值同比分別下降17.09%和12.61%。
與外需低迷有著較為顯著差異,我國國內終端內需支撐明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4095億元,同比漲幅為12.9%。實物商品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8%。
紗和布產量同比均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2月,規模以上企業紗產量和布產量分別為201.9萬噸和27.7億米,同比分別下降3.3%和3.5%。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紗產量和布產量累計分別為2234.2萬噸和294.9 億米,同比分別下降-2.2%和4.8%。
總結及展望
2023年,我國棉紡織行業經濟回升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行業受上下游雙向擠壓,從“強預期,弱現實”轉向“弱預期,弱現實“。為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高質量發展,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行業科技、綠色、時尚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順暢。在國家一系列宏觀政策支持下,行業經濟和發展信心持續恢復。
展望2024年,國際地緣政治對經濟的影響或將延續,主要研究機構普遍預測,由于利率高企、消費支出放緩等因素,預計發達經濟體經濟在2024年可能將減速,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金融條件收緊,財政空間縮小,外需疲軟,短期增長前景也不容樂觀,低收入的脆弱經濟體面臨越來越大的國際收支平衡壓力和債務可持續風險。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困難和挑戰也是棉紡織行業所要面對的,宏觀來看,我國棉紡織行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行業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國棉紡織產業體系的完備程度與產業韌性活力仍然最具國際優勢,在國際供應鏈地位不可替代,行業要進一步增強信心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