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是長三角傳統優勢和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產品特色明顯、集群效應顯著、市場企業活躍、就業帶動強勁,被《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列入建設世界級制造業集群的十大領域之一。
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加速,“三省一市”之間的紡織品貿易往來日益密切。滿幫貨運大數據顯示,近一年長江三角洲紡織品運輸噸重同比增長14.7%,2024年伊始同比增長更是達到53.8%,“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紡織品運輸迎來“開門紅”。
“蘇州織”產品俏銷領跑
作為中國紡織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江蘇省的紡織產業已形成從纖維、紡紗、織造、印染到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以及紡織機械裝備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條,紡織家底厚實。其中,蘇州、無錫、南通三市產業鏈完備度尤為突出,龍頭企業數量更是全國領先。
得益于線上銷售、智能制造及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2023年江蘇紡織產業表現亮眼。2024年伊始,江蘇紡織品發貨噸數同比攀升44.5%,2023年全年同比上漲22.29%,紡織品運出總貨重同比上升5.2%,實現“雙翼齊飛”。同時,隨著貨運物流發展,江蘇紡織品以“絲”為媒,千里“貿易”一“線”牽。如今,江蘇泰州的紡織品甚至運到了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阿里。
在紡織服裝產業大市蘇州市,不僅有“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從一根絲到一個品牌”的完整紡織產業鏈,還誕生了世界500強企業,當地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更是聚集了7000多家從事面料生產與貿易的企業。每天都有裝滿貨品的貨車進進出出,這是紡織品“供需兩旺”的縮影。
報告相關數據顯示,蘇州持續領跑江蘇紡織品發貨量和江蘇紡織品收貨城市榜單前五:發貨噸量遠超省內發貨第二、三名南通、無錫,是省內發貨第四、五位的三倍;而在江蘇紡織品前往目的地榜單上,蘇州也是跑贏紹興、南通,幾乎是嘉興和臨沂兩地收貨量之和。
產業協同一體化
任何一份長三角一體化規劃或方案中,“產業協同”都是其中濃墨重彩的篇章。
2023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五年來,“三省一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不斷推動“藍圖規劃”變為“現實圖景”,而紡織業更成為這一戰略的受益者。
從報告數據看,“出發地省份發貨噸數TOP”榜單中,長三角區域占據三個席位,江蘇、浙江、安徽分列第一、第二、第五。江浙兩省同時還分別將“紡織品發貨噸數環比增幅最大省份”、“紡織品收貨噸數環比增幅最大城市”的“榜一”位置收入囊中。在這之中,“紡織品收貨噸數環比增幅最大城市”前五名分別為金華、無錫、南京、常州、宿州,分別歸屬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細品三份排行榜,長三角紡織業之繁榮發達可見一斑。
此外,數據顯示出發地為江蘇的紡織品,收貨噸量同比增幅最大城市中,前五位為宿遷、杭州、金華、安慶、南通,都屬于長三角區域,浙江金華、安徽安慶收貨噸量更是同比增加69.9%和73.7%。而在“江蘇紡織品主要來去往城市”前五榜單中,浙江紹興、嘉興更是闖入了前三名,直追位列第一的江蘇省內城市蘇州。
春江水暖鴨先知。
談及近一年,經常跑長三角地區的貨車司機朱師傅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忙了”。“從江蘇出發,去安徽、浙江和上海的單子變多了,我們以前跑得遠,現在接的很多貨都在這‘三省一市’之間轉。”一串串數字印證著他的感受。滿幫貨運數據顯示,近一年“三省一市”發出的紡織品平均運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幅。路途變短,反映的不僅是交通的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紡織品生產、銷售點位的密集。
值得關注的是,在平臺發布的數據中,“紡織品輸熱門線路”中,前四位分別為“無錫-紹興”“南通-嘉興”“紹興-金華”“嘉興-紹興”,都來往于江浙之間;“平臺紡織品收貨貨重”排行榜上,浙江紹興、江蘇蘇州、浙江金華、上海、江蘇南通位列前五……長三角三省一市之間產業的緊密聯系,通過這一串串排行,強勢凸顯。
長三角聚集各大民營快遞企業總部和物流企業頭部,快遞物流業發達,疊加區域發展的數字化、智能化優勢,如今,紡織品跑得更快了。近年來,江蘇省物流業特別是智慧物流發展位居全國前列,并在2019年就成功獲批成為以“智慧物流”為主題的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包括運滿滿在內的眾多企業更是迅猛發展,穩居產業第一梯隊;而在浙江,共創建國家示范物流園區有10個、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有20個(含國家級),數量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更是提出今后將打造包括智慧物流在內的創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