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牛郎織女、嫘祖始蠶等傳說,與紡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今年幸甚蠶桑熟,留得黃絲織夏衣”等詩句傳達著古人重視紡織的理念;“你耕田來我織布”寄托著古代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發展至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
入冬后,紡織品消費市場有什么變化?產業發展如何?哪里是紡織品制造的“供給擔當”?近日,滿幫集團通過對平臺紡織品貨運訂單的觀察發現,新年伊始,紡織品運輸噸重同比上漲54%,近一年紡織品產業發貨噸量、收貨城市數量相較于同期均呈攀升趨勢,可謂產銷“雙面繡”。
產銷“織”出新圖景,二月里來買賣忙
當前,中國紡織工業已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生產制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于世界首位。作為我國傳統優勢產業,紡織行業涵蓋了原輔料制造、紡織制造、服裝生產等多個環節。
2023年,面對出口承壓背景,內銷市場對紡織行業平穩發展的作用更為明顯。滿幫貨運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平臺紡織品發貨噸數同比上升7.2%。以織“線”相連,溫潤的南方與粗獷的西北被緊密連接。
“大家都感覺到,平臺上紡織品的訂單比往年要多,訂單多,機會也就多。我們拉得多、跑得遠,收入也更高了。”李師傅駕駛的是高欄貨車,鑒于紡織品普適性較強,只要做好防水,基本所有車型都可承接運輸。2023年5月李師傅通過“運滿滿”APP,接了一單從江蘇宿遷運往河南南陽的紡織品面料訂單,路途772公里,雖然算不上特別遠,但卻以33噸重量摘得紡織品運輸“重量王”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