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3年11月我國棉紗出口量為1.82萬噸,同比減少28.22%。2023年12月,我國棉紗出口量為1.90萬噸,同比減少23.11%。2023年我國棉紗累計出口量為23.16萬噸,同比減少17.62%。
很顯然,10-12月出口表現不佳是導致2023年棉紗出口較大幅度回落重要原因(7-9三個月棉紗出口連續同比增幅為正,但自10月開始轉為負值,同比減少23.38%)。當然,10-12月份我國棉布出口同比增幅也應聲回落(10月為-2.79%,出口由正轉負),與棉紗出口的步調一致。
為什么10-12月我國棉紗、棉布出口現“踩剎車”、明顯回落跡象?業內分析主要與下面三個因素有關:一是紅海危機加劇導致東南亞、南亞各國對歐洲棉紡織品服裝出口深受影響,下單方、接單方都非常謹慎小心,因此包括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等各國對中國棉紗、棉布采購均現較大幅度下滑。繞道非洲好望角,不僅運費大幅上漲,而且交貨期無限期拉長;
二是11、12月份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大幅升值,棉紗、棉布出口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據統計,整個2023年11月,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升值1866點,累計升幅達到2.55%;2023年12月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升值0.55%。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棉紗成本不斷上漲,孟加拉、越南等各國對中國棉紗的接受意愿下降;
三是10月份以來美國、歐盟等各國部分服裝采購商、零售企業執行新疆棉進口禁令有所收緊,對東南亞/南亞等地貿易商接單、轉單造成一定影響。
據統計,2023年我國棉布出口量續創新低,其中對孟加拉國減少較明顯。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發布2023年1-11月的全球及主要國家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數據顯示,共扣押紡織品貨物786票,主要來自馬來西亞、越南和中國的被扣貨物的金額位列前三。CBP不僅關注直接從新疆進口的產品,還關注在第三國加工制造后轉運至美國的涉疆產品。根據UFLPA的執法,CBP對棉制紡織品服裝進口的抑制仍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