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警告紅海航運中斷可能持續數月
航運巨頭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柯文勝(Vincent Clerc)警告稱,重新開放重要的紅海貿易航線可能需要數月時間,這可能會給全球經濟、企業和消費者帶來經濟和通脹沖擊。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Vincent Clerc表示,由于也門胡塞武裝的系列襲擊,紅海對大多數集裝箱運輸的中斷是“極度嚴峻且極具戲劇性的”。他補充稱,這種狀況“無贏家”,因為船只被迫繞行南非,導致航程延長和費用增加。“我們尚不清楚重建紅海安全通道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是幾天、幾周或幾個月……這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
作為全球航運的領導者,馬士基承擔著約五分之一的海運貨物。Vincent Clerc敦促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采取更多行動,確保在紅海地區襲擊升級后,船只能夠重新安全通行。
去年12月中旬,馬士基的一艘船只遭受襲擊,導致這家丹麥集團暫停了穿越紅海的航線。紅海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重要紐帶,數日后在美國領導的軍事聯盟試圖建立安全通道后,該航線重新開放。然而,在12月底再次遭受襲擊。上周,馬士基宣布,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將船只從紅海改道至繞行非洲。
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柯文勝表示,集裝箱船改道至好望角將使亞歐往返航線增加約13000公里,每個集裝箱的成本將增加數百美元。他補充道:“目前通脹已成為一大問題,這給我們的成本、客戶以及最終的歐洲和美國消費者帶來了通脹壓力。”并警告稱:“短期內可能會在1月底、2月份和3月初引起重大干擾。”
由于船舶需走更長的航線,馬士基的燃油費用將大幅增加50%。如果不解決當前問題,船只的調度將出現混亂,進而威脅全球物流和供應鏈的穩定。
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柯文勝強調:“我們敦促國際社會迅速行動,解決曼德海峽的重新開放問題。這條關鍵航道是全球經濟的命脈,如今卻陷入停滯。”
他進一步指出:“這不僅對航運業產生深遠影響,還會波及廣大消費者、產品供應乃至整個全球經濟。”隨著集裝箱運費的上漲,馬士基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內上漲了四分之一。
亞洲市場空箱短缺問題日益嚴峻
隨著紅海危機的持續影響,亞洲供應鏈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最新動態揭示,亞洲可能將面臨集裝箱短缺的問題,這無疑給本已復雜的局勢火上澆油。事實上, 這種情況已經在中國發生,承運商限制向VIP客戶發放空箱,或限制現貨訂艙,
當前,紅海危機短期內似乎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船舶不得不繞行好望角的情況可能將成為常態。據行業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的預測,這導致了航運業減少了145萬至170萬標準箱的有效運力,約占全球總運力的5.1%至6%。
這一現象對供應鏈產生了重大影響,船期被延長、船舶頻繁延誤以及空箱流轉受限成為突出問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農歷新年前的出貨高峰期的臨近,亞洲市場對空箱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大。
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對亞洲的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各利益相關方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并采取應對措施以減輕潛在影響。據悉,為了應對紅海危機帶來的影響,部分班輪公司已決定在接下來的航次中,盡量將更多的集裝箱從歐洲和美國調回亞洲。
分析機構Vespucci Maritime指出,近期每周約有390,000TEU的集裝箱從歐洲和美國東海岸以滿載或空載的形式運回遠東地區。這意味著在中國農歷新年之前四個星期內,抵達亞洲港口的箱量將比往常減少780,000TEU。Vespucci Maritime 的 Lars Jensen 認為,亞洲出現的空箱短缺將對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其影響比船舶運力影響更大。有貨代表示:“如果真的出現空箱短缺,我們只能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則來處理。”
目前,已有班輪公司向造箱廠下單,而造箱廠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4年3月。這一情況表明,供應鏈中的空箱短缺問題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
根據Sea-Intelligence的最新分析,亞洲至北歐的航線受到的影響尤為顯著。由于一些從亞洲出發的航班在短期內被推遲,需要重新規劃航線,而另一些航班明顯延遲抵達亞洲,導致1月中旬幾周的運力迅速減少。預計1月22日當周的運力將急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