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業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比所有航班和海運的碳排放量總和還高。預測顯示,等到2030年世界人口增長至85億時,服裝紡織行業的碳排放量或超石油行業,成為第一大碳排放源;到2050年,時裝產業將消耗超過全球30%的碳預算。因此,紡織服裝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未來“碳中和”服裝將成主流。《ESG Weekly》聯合景賦,對太平鳥、安踏、H&M、優衣庫幾家服裝品牌的ESG報告及年報進行了調研,揭開服裝行業碳中和的當下進程。KPI披露不足,服裝行業減碳意識需提高數據顯示,每生產1噸紡織品就會排放17噸溫室氣體,在減排這個重點領域,各大服裝品牌各出奇招。在ESG報告中,H&M對減少碳排放的披露最為詳細。其報告稱,H&M目前使⽤現場燃煤鍋爐的供應商⼯⼚下降⾄701家(2021年為91家),并正在與⽣產國的供應商合作伙伴和當地利益相關者密切合作,以加速煤炭的完全替代,且為供應商提供財政⽀持,以過渡到太陽能光伏、光熱和農業廢棄物熱能。同時,H&M還通過利用數字化對碳排放數據進行跟蹤和計算,使用永久1二氧化碳去除量,并且逐步淘汰不環保的燃煤而用更清潔的再生能源替代。安踏業結合范圍三的要求對供應鏈進行了碳盤查,并針對不同的工廠、大樓、物流中心制定不同的減碳計劃;太平鳥在年報中表示通過外包形式減少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碳排放,但未對減碳目標與具體形式做出進一步披露。在能源升級方面,安踏表示日常對老舊、高能耗的設備進行保養管理,并且推廣使用清潔、可再生的能源;H&M則更進一步,簽署了瑞典最大的太陽能采購協議PPA,以增加可用的再生電力的數量。目前,調研企業中僅有H&M與優衣庫對氣候目標做出了詳細的KPI披露。H&M在ESG報告中披露,其整個集團的⽓候⽬標是到2030年,以2019年為基準,將范圍1和范圍2溫室⽓體絕對排放量減少56%,范圍3溫室⽓體絕對排放量減少56%。⻓期⽬標是到2040年實現凈零排放;到2030年,商店⽤電強度較2016年基準降低25%;到2030年,供應鏈中電⼒100%可再到2030年,在運營中使⽤100%可再⽣電⼒。優衣庫及其母公司迅銷集團制定了截至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而言:在該企業全球店鋪和辦公室,計劃到203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9年度減少90%;在供應鏈端,計劃到203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9年度減少20%;在商品端,計劃到2030年度將全服裝面料的約50%替換為環保再生面料。由此可見,H&M、優衣庫等海外服裝品牌對減碳目標的披露較為重視,而國內品牌提升空間較大。減排減廢,誰最努力?紡織業是高污染行業,無論是含有化學物質的廢水的排放,還是舊衣服處理時焚燒填埋的不當操作方法,都需要企業做進一步的綠色調整方案。在這一方面,調研企業都顯示出了相當的重視。首先,水的節約利用和處理一直是紡織業的一大難點。生產環節服裝企業應采取措施有效節約水資源保護淡水資源。安踏的ESG報告披露,其通過改善老舊設備、循環使用蒸汽管道回水等形式節約并利用水資源;H&M采用了流域層面的包容性和可擴展性的水資源管理行動。在生產和回收兩個環節,企業需注意水資源的循環,不將水污染隨意排放。這一方面,安踏主要通過化學處理方式和設備機器的使用來控制廢物排放;H&M則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聯合改善打造了污水處理廠ETP,旨在控制廢水排放符合基本要求。其次,在產品回收方面,優衣庫于2020年推出了RE.UNIQLO項目活動,第一階段成果是再生羽絨外套,透過在部分地區市場回收UNIQLO羽絨商品,重新生產制造為全新款商品。此外,回收義務也能轉而再使用為固態燃料RPF以及汽車的隔音材料等衣物意外物品。H&M則宣布,其計劃將回收材料或其他更可持續來源的材料的比例增加到84%,其中回收材料占23%。作為材料路線圖的部分,H&M正在引入再生農業實踐,包括已在2023年訂購再生棉花。安踏在循環產品方面,則重點提及了可持續包裝,表示將使用回收活再生料、可回收或具備FSC認證的紙質包裝,減少使用原生塑料包裝,不斷提升產品包裝的可持續比例。從上述措施來看,服裝企業對減排減廢的重視程度顯然較高,但各大企業的關注范圍有所不同。在碳中和目標不斷前行的現狀下,紡織服裝行業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想要讓消費者穿上真正的“碳中和”服裝,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