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唏噓,昔日溫州“服裝大王”浙江溫州知名服裝企業“莊吉”如今已資不抵債,等待他們的是二次破產重整以及未知的前路。一時興起一時英雄,曾經是多么輝煌的龍頭企業想不到也要破產了。
近年來國內紡織服裝企業除了面臨市場波動、訂單不足等困難之外,還面臨著產業轉移的歷史大趨勢,這就出現了內地企業市場在內地,但是染色卻得不遠萬里運到外地,之后再運回內地市場銷售,一來一回,成本大增,一位老板說,“在外地染廠里摳出來0.1-0.15元,然后再從便宜點的原料里面摳出來0.3元左右一米,這些就是賣面料所有的利潤組成了。”
但是面對產業轉移的趨勢,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轉移。
一、王江涇鎮對“低散亂污”的紡織企業騰退淘汰
最近,一則消息在紡織人的朋友圈瘋傳,消息顯示,王江涇鎮一家開了近20年的大型印染企業將在2024年春節前被騰退。
資料顯示,王江涇鎮工業南區內共有企業53家,計劃騰退該區域內,不符合產業規劃導向的35家高耗低效企業,目前已簽約14家。
王江涇是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盛澤東方絲綢市場等國內專業市場的面料原產地,也是中國薄型面料的生產基地,歷史上就有“日出萬匹,衣被天下”的美譽。作為“中國織造名鎮”,王江涇一直以紡織特色產業享譽全國,以科技為引擎,通過“機器換人”、“兩化”融合等手段不斷提升傳統紡織業,正由中國織造名鎮向中國織造強鎮轉變。
紡織產業雖然為王江涇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近年來,當地紡織業發展遇到了重大瓶頸。“由于紡織企業整體占地面積大、畝均稅收低、產品競爭力弱等特點,以及項目準入、環保、土地、能耗等因素的要求,紡織業逐漸成為限制類產業。”王江涇鎮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王江涇鎮加快推動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對“低散亂污”的紡織企業騰退淘汰。
二、印染產能捉襟見肘
一家有年頭又被大家熟知的染廠要騰退了令人唏噓,不過環保及產業升級也是大勢所趨,織造產能在不斷轉移,與織造產能相配套的印染產能必然也會隨之一起轉移。據業內企業反映,現在染布基本都不在長三角這邊染了,多數會運到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的一些新開的染廠里。
但另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擺到了紡織人面前,染廠一家家關門,傳統紡織集群的印染產能越來越少,未來想去染布,又該去哪里染呢?
尤其是國內織造產能正在快速增長,而這些布的市場很多在江浙地區,但是江浙紡織產業集群目前的印染加工供應遠遠不能跟上快速增長的織造需求,這就造成了坯布與印染環節的供需錯配,市場與加工環節的供需錯配將成為很多企業的一大困境。
三、新疆印染也火爆!年印染2萬噸針織布的項目即將投產
10月上旬,總投資10億元的印染產業區建設項目在巴楚縣工業園區如火如荼建設施工中。巴楚縣棉花種植面積達130余萬畝,是喀什地區棉花種植面積最大的縣,也是南疆地區最大的棉花交易中心。雖然擁有棉花產區優勢,然而在過去,當地產業發展大多圍繞棉花買賣、紡紗、織布等原料初加工環節,難以創造出更高的產業附加值。
目前占地2914畝的巴楚工業園印染園區已初具規模,首家從上海招引入駐的印染科技公司也已敲定,企業計劃投資10億元,年印染2萬噸針織布。這也意味著巴楚歷史上的第一米印染布即將從這里誕生。
巴楚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規劃環保科干部吳建強說:“企業計劃分兩期投產,其中一期1000臺大圓機和10條印染線計劃2023年底投產,2024年6月達到全產;二期800臺大圓機和10條印染線2024年6月投產,2025年6月達到全產。”
據了解,該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74億元,新建廠房4棟,建筑面積21.67萬平方米,配套污水處理池、辦公樓、供排水等相關附屬設施。可以看出,新疆正在延伸紡織產業鏈,重視印染產業鏈的延伸,將來新疆會不會成為內地企業印染的一個目的地呢?